而之所以有殿试不淘汰人的规则则是因为景佑年间(1034-1037年)有一贡士因为容貌原因被一官员嘲讽,导致他殿试发挥失常被淘汰了。
之后越想越气,留下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之后就叛周投夏。
张元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用才能说服了李元昊,使李元昊重用了他,并且委以重任。
张元帮助李元昊称帝建国,不久就被任命为中书令,这相当于大周的宰相了。
张元身居高位,积极鼓动李元昊进攻周朝,与大周朝对着干。
公元1041年,北周与西夏发生了着名的好水川之战,此战中张元作为西夏的军师,辅助元昊大败周军,周军仅阵亡的将士就高达几万人。
而曹阳的几个叔叔以及英国公的两个儿子也是在好水川之战之中去世的。
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周军尸体,张元趾高气昂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以周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他还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意思就是在周朝不是连进士都不给我吗?我现在在西夏的官职你们不汗颜吗?
张元不久后官至国相,成为西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
他一心以灭亡周朝为自己最大的志向,力劝元昊扩大对周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大辽,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周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但张元的好运走到了尽头,1042年的定川寨之战中,西夏军队全军覆灭,西夏直捣关中的计划最终破灭。
而这一战就是鲁国公、英国公、宁远侯等老牌将领亲自上场,给西夏和大辽深痛的教训。
这大大减弱了李元昊进攻中原的野心,在第二年李元昊就决定和北周议和。张元当然不同意,他还要灭亡周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