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欢是渤海蓨县人,字贺六浑。
他祖上本是燕郡太守,后来投奔北魏。
祖父当过御史,因罪被流放到怀朔镇,从此定居北方。
高欢年轻时在平城当差,被富家女娄氏看中。
“此人相貌堂堂,必非池中之物。”娄小姐对父亲说。
娄家招他做了女婿,还出钱给他买了马匹。
高欢靠着这层关系,当上了函使。
后来他成了北齐的奠基人,这是后话。
北魏时期,吏部尚书崔亮为了应付官员过多的问题,想出了一个“停年格”的办法—不问才能高低,只看任职年限。
这法子看似公平,实则漏洞百出。
有才干的人可能因此被埋没,平庸之辈反倒能步步高升。
洛阳令薛琡看不下去了,几次上书反对:“崔大人,此法看似公平,实则误国啊!
选官若不论才能,朝廷如何得人?”
崔亮却摆摆手:“眼下官员太多,只能如此。”
他的外甥刘景安也写信劝他:“舅舅,这样选官,贤能之士岂不寒心?”
崔亮依旧固执己见:“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