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流传一句话,“司马八达,仲达最贤。”大意是说司马家有八个能干的儿子,其中最能干的是司马仲达。司马望之才,就连曹操也赞不绝口。听说司马懿比司马望更厉害,求贤若渴的曹操多次招揽,可司马懿就是不出仕,最后还是程昱出了一计,以查处司马家强占土地,私建军队,违法乱纪之事为由,逼迫司马懿出仕。无奈之下,司马懿不得不同意出仕,曹操大喜,立刻封其为魏王府主簿,参赞军事。
“魏王,其实吾军大可不必太过计较时间。此次讨伐袁术,于吾大汉而言,最重的是扩大地盘,增加人口。吾军每下一地,便安排官吏,军队镇守一地,使之纳入吾新汉辖地可也。与其走江夏水路弄险取巧,不如走陆路步步为营,先使吾军立于不败之地。
新汉陶响,早就开始布置讨伐扬州之事,正好让其吸引扬州之军力。另吾听说,交州孙权,也有伐袁之意,魏王可使快马,令其即刻出兵攻击扬州之南,以分其兵。如此,吾军夺取南阳,汝南之地,又多了几分胜算。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家四世三公,又在扬州经营多年,兵多粮足。寿春非急切可下。
有语云:好饭不怕晚。倘魏王与孙权,陶响会猎于寿春城下,魏王可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司马懿一席话,虽初出茅庐,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曹操越想越有道理。程昱,夏侯惇,曹洪,曹仁等也附议,认为司马懿之计,放眼全局,面面俱到,可以施行。
曹操亦非犹豫不决之人,当机立断。决定采用司马懿之计。令夏侯惇为先锋,司马懿为军师,率军三万,作为先锋,进攻南阳。自己则和众文武率步卒人,马超率骑兵人,作为中军,稍后跟进。荀彧镇守洛阳,调度粮草辎重,以供各军所需。
交州孙权,早有准备,接到曹操书信,令丁奉率军人,鲁肃为军师,作为先锋,进攻会稽。自己则和周瑜等众将,率军人,作为中军,稍后跟进。老将程普,率余下诸军,镇守交州。
邺城大将军府,草莽营主事郭嘉把曹操和孙权的情报介绍了一遍,众人纷纷出言献策,讨论如何快速地渡过大江,攻击扬州。唯贾诩不言不语,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想起上次贾诩参会时,揶揄自己,大喊“不救庐江,恐失佳人所望”的话,陶响又想敲打他一下:
“文和,你看似胸有成竹,不妨说说,吾军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