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年,老人大多拒绝迁移,他们想埋在地球。
陈帆沉默地翻看着名单,上面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当年第一批从邕城跟随而来,建设龙城的工人、教师、医生。
他们曾亲手打下地基,如今却选择留下,与故土同葬。
陈帆尊重他们的决定。
2068年,龙城号已经建成。
长度30公里宽度4公里的龙城号规模堪比地球表面的龙城,但这不会是龙城号的最终规模,随着人口和功能的需要,龙城号还会继续扩建。
每天都有货船一样的空天飞机在月球和龙城号之间来回跑,运各种能源材料。
目前就龙城号中间5公里范围有重力,所以大家的宿舍都挤得像胶囊旅馆。
不过没人抱怨,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等引力技术突破了,生活区就能扩大。
现在龙城号上住着550万人:300万科研大佬,平均87岁,不过打了细胞卫士,看着跟中年人似的。
250万新人类,最小的22岁还在读书,最大的36岁都工作十二年了。
2072年,零下150度的室外超低温让户外活动绝迹,龙城的街道已变得冷清,曾经熙熙攘攘的中央广场,如今只有机器人默默的工作着。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小院前。
他是龙城旧区最后一批居民代表——寥渊。
104岁的他此时正在与陈帆视频通话,“陈先生,不要再劝我们了,留在龙城的这2371人,平均年龄97岁,不仅没有任何科学基础,基础工作也没有智能机器人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