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为了寻找新的创作灵感,独自一人走进森林,坐在一棵大树下静静聆听鸟儿的叫声、树叶的沙沙声,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他仿佛听到了一段奇妙的旋律,醒来后赶紧跑回家,把这段旋律记录下来,成了《勃兰登堡协奏曲》中一段精彩的乐章。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巴赫。1720年,妻子玛利亚突然病逝,这给他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整日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那些日子,他常独自坐在曾经与玛利亚漫步的花园,回忆过往点点滴滴,泪水不自觉滑落。
但生活还要继续,为照顾孩子,巴赫在1721年迎娶安娜·玛格达莱娜。安娜同样热爱音乐,她的到来让巴赫的生活重归温暖。她不仅悉心照顾家庭,还为巴赫的创作提供灵感,两人共度许多美好时光。
“亲爱的,我觉得把民间舞蹈的节奏加到你的音乐里,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安娜笑着对巴赫说。
巴赫眼前一亮:“你的想法太棒了,我怎么没想到,这就试试。”
安娜还会陪着巴赫去集市,听街头艺人的演奏,收集民间音乐素材,为巴赫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1723年,巴赫前往莱比锡,担任圣托马斯教堂的乐长和音乐指导,这一待就是27年。
圣托马斯教堂是莱比锡的文化中心,音乐传统深厚。巴赫在这里创作大量宗教康塔塔,每周日都会在教堂上演。这些康塔塔将宗教教义与音乐完美融合,以庄严、神圣的旋律感染每一位听众。他还改革教堂音乐教育体系,培养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老师,我总是把握不好这首曲子的情感。”一位学生苦恼地向巴赫请教。
巴赫微笑着安慰他:“这首曲子表达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感恩,你想象自己在向上帝虔诚祈祷,再试试。”
学生尝试后,演奏有了明显的进步,感激地说:“老师,太感谢您了,我好像懂了。”
有一次,他带着学生们去郊外采风,让他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万物的韵律。学生们在田野里奔跑、欢笑,回来后创作的音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巴赫看着他们的作品,欣慰地笑了。
还有一回,一位学生在演奏中总是把握不好节奏,巴赫没有责怪他,而是带着他反复练习,还给他讲音乐背后的故事,帮助他理解节奏的情感表达,最终这位学生的演奏有了质的飞跃。
在莱比锡的岁月里,巴赫的音乐创作达到巅峰。他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这部作品包含24个大小调的前奏曲与赋格,展示他对音乐结构和和声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