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的长江水雾蒸腾,二十一岁的鲁肃立在船头,望着对岸孙权的旌旗猎猎作响。
腰间祖传的青铜剑随着船身摇晃轻叩,恍若祖父临终前的谆谆告诫:"乱世之中,当以济世为怀。"
江水漫过船舷,沾湿了他宽大的袍角,也浸透了一个世家子弟从未动摇的赤诚。
甲板下传来船工们的号子,混着浪花拍打船身的声响,恰似乱世的雄浑序曲。
熹平四年,鲁肃生于临淮东城一处三进的宅邸。
庭院中,紫藤缠绕着百年老槐,将鲁家的青砖黛瓦染成斑驳的紫色。
鲁家自东汉初年起便是江淮巨富,祖父鲁临曾任东莱太守,以清廉仁政闻名。
书房里,祖父留下的千卷藏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年幼的鲁肃常蜷在竹榻上,一读便是整日。
十二岁那年的重阳节,鲁肃在庭院中设坛,召集乡邻讲述管仲相齐的故事。
稚嫩的声音穿透秋日的薄雾:"昔管仲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坛下,白发老者捋须点头,同龄孩童却昏昏欲睡。
鲁肃忽将竹简重重拍在案上:"若人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何愁乱世不平?"
这声稚嫩的呐喊,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在少年心中种下了济世的种子。
黄巾之乱席卷中原时,鲁肃站在自家的望楼上,看着流民如潮水般涌向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