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抬起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望着父亲,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他紧紧握住青铜剑,感受着那沉甸甸的重量,仿佛这把剑就是他未来征战天下的象征。
时光荏苒,庭院的梧桐叶黄了又绿,转眼间,孙策已经十二岁了。
此时的孙坚已官至下邳丞,家中时常有宾客来访,谈论兵法之事。
每当父亲与宾客们高谈阔论时,少年孙策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托腮倾听。
他的目光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待众人散去后,他便会缠着父亲追问:“若敌军据险而守,粮草充足,当如何破之?”
孙坚看着儿子如此好学,心中十分欣慰。
他笑着抚了抚孙策的后背,耐心地解释道:“昔韩信背水一战,看似凶险,实则算准赵军骄纵轻敌。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这番话如同一颗星火,在孙策的心中燃起了燎原之志。
他开始更加刻苦地学习兵法,研究历史上的着名战役,不断思考如何在实战中运用这些策略。
初平元年,洛阳城头烽火连天。
十七岁的孙策守在吴郡老宅,将前线战报反复研读。
当父亲孙坚大破董卓军的捷报传来时,他在祠堂前燃香告慰先祖,烛火映得少年眉眼生辉:"父亲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