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西岸,距离汹涌的河水约莫一公里处。
一条漫长、曲折的土黄色伤疤,深深地刻印在被雨水浸泡得发黑的大地上——那是三团仓促挖掘,却又在炮火与鲜血中不断加固的战壕防线。
它几乎沿着整个河岸线蜿蜒,像一条泥泞的巨蟒,蛰伏在黑暗之中。
雨,还在不知疲倦地下着。
冰冷的雨水将战壕变成了泥沼,深一脚浅一脚,冰凉的泥浆没过脚踝,甚至到达小腿。
战士们蜷缩在简陋的防炮洞里,或者靠着湿滑冰冷的壕壁,身上盖着同样湿透了的雨衣或单薄的毯子,瑟瑟发抖。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刺鼻的血腥气,以及湿土特有的腥味,混合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战场气息。
不久前,这里还是喊杀震天。
主战场在王家渡口。
三团主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机枪火力,依托旅属重炮营那雷霆万钧的支援,硬生生将企图强渡的小鬼子主力打了回去,河面上至今还漂浮着敌人的尸体。
然而,狡猾的鬼子并未善罢甘休。
在意识到集中兵力强攻王家渡口只会徒增伤亡后,他们改变了策略。
残余的部队化整为零,开始沿着漫长的河岸线,寻找薄弱点,发动多点、小规模的渗透和佯攻。
这种分散的战术,逼得三团也不得不将原本集中在王家渡口的兵力分散开来,拉长防线,填补各个可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