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比尺的汞珠突然弹起,“啪”地撞在“雾隐玉”的星线上。赵莽看见,玉面的《河图》星线在汞珠冲击下寸寸崩裂,却在崩裂处显露出底下刻着的倭文咒符——那是“锁魂咒”,每个字符都缠着活人头发,正是渔村失踪者的发丝。
“阿雾,用你娘的血!”他扯开少年的袖口,虎娃娘临终将指尖血抹在阿雾腕间,此刻遇玉竟发出微光,“当年鬼鲛用活人血养玉,如今便用护民血破它!”
阿雾的指尖按在玉面,血珠渗进“硫火大明神”的倭文字符,青芒突然转为暗红。鬼鲛遗骸的玻璃态皮肤发出“咔咔”脆响,汞线顺着血珠游走,竟在玉面拼出“护民”二字——不是刻意而为,是被锁的魂灵借着血光,挣出的最后呐喊。
倭人举着硫火灯冲进窑内,赵莽挥起配比尺,尺面的洛书九宫格爆发出强光,每道刻度都映着个“护”字,与阿雾腕间的血光交融,形成光网罩住“雾隐玉”。玉面的倭文咒符在光网中蜷曲成灰,《河图》星线却在灰末中显形,与配比尺的洛书刻度合为一体,竟成了“水火既济”的古阵。
“轰——”
玉碎的声响震耳欲聋。菱形“雾隐玉”裂成七块,每块碎片都映着渔村的景象:被醋雾洗净的茅屋、在海边嬉戏的孩童、门口摆着醋盆的老人……碎片边缘的《河图》星线化作银蝶,扑向倭人手腕的硫火绳,绳上串着的人耳在蝶翼触碰下纷纷脱落,化作光点飘向渔村,落在每户人家的醋盆里,溅起细小的“安”字涟漪。
鬼鲛的遗骸在玉碎瞬间彻底透明,眉心的汞珠泪滴坠向地面,却在接触赵莽脚下的醋水时,裂成千万颗细珠,每颗细珠里都映着个护民的身影——有他爹举着配比尺在雾里奔走,有阿雾抱着磁石粉冲进窑口,有李翁用鱼叉挑开硫火绳……细珠汇集成河,顺着窑口流向海湾,在海面画出巨大的“护”字,与天际的晨星遥相呼应。
寅时的海风裹着醋香吹来,吹散了最后一丝硫火味。赵莽捡起“雾隐玉”的主碎片,发现玉背刻着行极小的汉字,是鬼鲛用鲜血写的:“硫火焚身易,护民醒魂难——吾悔用术,愿以玉碎,赎此罪孽。”字迹边缘蜷曲如焦叶,却仍能看见末尾画着的小护民钩——与赵莽袖口的暗纹一模一样。
阿雾摸着腕间淡红的血印,忽然指着海湾:“赵师傅,汞珠河在发光!”银白的汞珠河在晨光中渐渐透明,化作清水漫过礁石,所过之处,汞霜尽褪,露出礁石上被酸雾掩盖的刻痕——那是三年前赵莽爹刻的“护民”二字,此刻被清水洗得发亮,像被唤醒的、沉睡的光。
远处的渔村传来捣醋声,家家户户的灶台上,磁石粉混着醋水在陶盆里打转,水面映着“雾隐玉”的碎片光,像撒了把碎星星。赵莽望着阿雾后颈的淡红印记,忽然觉得,那不是毒雾的伤痕,是护民的勋章,就像“雾隐玉”的碎片,就像配比尺的洛书刻度,就像每个村民手中的醋盆,都是破雾的刃,都是护民的盾,都是毒雾永远蚀不坏的、人间的烟火气。
雾汞河图录的第三章,便在这玉碎魂醒、生克相济的交锋里,落下了帷幕。但故事,仍在继续——当“雾隐玉”的碎片化作护民的光,当鬼鲛的遗愿随着汞珠河漂向大海,浙东沿海的雾里,还有最后一场劫数等待破局,而赵莽、阿雾们的护民之路,也将带着河图洛书的真谛,带着玉碎后的新生,走向雾散云开的黎明,让那缕始终未灭的护民之光,照亮每一个被毒雾笼罩的角落,让每一个魂灵,都能在醋香与光的守护下,回到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雾汞河图录》
第四章 雾锁魂枢
丑时五刻的汞窑内,硫火将鬼鲛的玻璃态遗骸映得青蓝。酸雾配比尺在赵莽掌心震动,精钢尺面上的洛书九宫格泛着冷光,与“雾隐玉”边缘的《河图》星线形成无形的经纬,中央“五”字凹痕的汞珠突然绷直如箭,“啪”地弹向遗骸掌心——那里的皮肤下,银白的汞线正顺着尺面刻度游走,像被数理牵引的活物。
“赵师傅,汞线在画阵!”阿雾攥着《天工开物》残页的手在发抖,残页“五金”篇的“汞通五金,可勾魂枢”段落被硫火映得透亮,“鬼鲛用遗骸当阵眼,拿《河图》《洛书》锁魂!”少年腰间的磁石袋突然发烫,磨成粉的慈石透过布袋,在汞雾里凝成细链,竟与尺面的九宫格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