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着南亮进教授和现在还嫩得像是能掐出水来的大一本科生裴瑜,眼神里满是羡慕、嫉妒和不可思议。
如果裴瑜这会儿点个头,立马答应下来,他们下一秒就要发出羡慕嫉妒恨的惊叹声了。
不料,裴瑜的眼神十分坚定,缓慢地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斩钉截铁地说:“南亮进教授,非常感谢你的邀请,不过我的研究结论是基于客观的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的,已经经过了反复的验证。这个结论的大方向,不会因为外界的任何因素而改变。”
柳主任听完裴瑜的话,忍不住伸手扶住额头,脸上写满了无奈。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一根筋到底,非得跟自己较劲。
柳主任这种当惯了行政领导的人,早就习惯了用现实的眼光看问题。
在他眼里,学术上的那点坚持,哪有实实在在的前途来得重要?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非要抱着那些清高的原则不放,这不是傻是什么?现实世界里,谁还跟你讲那么多理想主义?有些机会错过了,就一辈子都错过了,再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了。
在柳主任看来,裴瑜这股子学术上非要坚持原则的劲儿,简直就是书呆子气。放着金光闪闪的锦绣前程不要,非要抱着那点所谓的“学术原则”不放,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在现实面前,哪有那么多清高可讲?
就连大文豪余华那样的牛人,不也在前途面前低过头吗?这根本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儿。为了更大的目标,适当妥协一下,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余华三年前第一次跑去《燕京文学》杂志社,跟责任编辑见面,递上了自己的小说稿子。编辑看完稿子,慢条斯理地跟余华说:“你那个稿子也都挺好的,但是那个结尾很灰暗,在我们国家不可能有这种灰暗的事情出现的。”
余华那会儿还是个愣头青,愣头愣脑地问编辑:“您的意思是,只要我把结尾改得光明点、积极点,您就给我发表呗?”
编辑肯定:“只要结尾改光明了就给你发表。”
余华二话不说,当场拍胸脯保证:“行!你只要能够给我发表,我别说改结尾了,从头到尾都可以给您写得阳光灿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