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长闻言,深吸了一口气,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把腰板挺得更直了些,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精神饱满:“去,当然去。咱们一起过去吧。”
让同学们和老师们都觉得意外的是,裴瑜虽然才十八岁,就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拿下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年纪轻轻就站上了可以载入史册的高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传奇了,可她本人却一点也不张扬,显得非常谦逊低调。
校园里原本流传着不少关于裴瑜的闲言碎语。有人说她是美利坚买办家庭出身的娇气大小姐,整天挑三拣四;还有人说她仗着家里有钱就目中无人。
可真等大家见到裴瑜本人,实际接触下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裴瑜的性格随和,很好相处,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虚心请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个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在和她简短交流后,都对她赞不绝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暗自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和裴瑜合作,不论是做课题研究还是一起共事,她看起来都会是个很靠谱的合作伙伴。
而且大家心里都不得不承认,比起周围的其他同学,他们要更喜欢裴瑜得多。
也许是因为裴瑜的形象实在比一些不修边幅的同学要更赏心悦目,也许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还有机会赶上其他同学,而裴瑜,在初步了解过华国的第一枚IMO金牌意味着什么之后,他们就知道,裴瑜已经站在一个他们望尘莫及的高度了。
校园里的人际关系总是很微妙。当同学们发现彼此间的差距还不算太大时,对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总有点不待见,那种暗暗较劲的心态就会特别明显。
比如看到某个同学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或者在某次考试中拿了高分,其他人心里总会有点不是滋味,背地里可能还会嘀咕几句“不过是运气好”之类的话。
不过当大家意识到裴瑜展现出的天赋和成就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理解范围时,反而都释然了。就像普通人不会去嫉妒爱因斯坦一样,面对裴瑜这样的天才,同学们反而放下了心理包袱,能够真心实意地欣赏她的优秀。
甚至在光环效应的作用下,裴瑜的一些小缺点都被他们下意识给忽略了,觉得她怎么看怎么顺眼。就连她随手扎的马尾辫,在同学们眼里都成了“不拘小节”的可爱表现。
喜欢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