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糊涂’,险些误了我大宋的国家大事!”刘义隆看着阶下的袁淑,回想起往常的君臣之情,终是心软。
他转向侍臣开口道:“传朕旨意,着御史中丞袁淑罚俸三月,闭门思过,非朝会不得外出!”
文帝此次的举动虽未罢黜袁淑,但这道旨意下得已让殿中群臣心惊。
他们没想到,一向受宠的袁淑,竟因辛弃疾识破北魏离间计而连累的失势。
文帝做出离间计这一系列指示后,安排内侍重新拿出辛弃疾近期上疏的《九议》策论。
不到一盏茶时间,前几日送达的辛弃疾《九议》策论,此刻正摊开在紫檀御案上,绢帛边缘被宋文帝刘义隆的指腹磨得发毛。
殿内铜鹤香炉中飘出的龙脑香,混着窗外夏末秋初雨水的潮气,将 “屯田实边”、“固边三策” 等朱批字迹熏得微微发卷。
宋文帝刘义隆重新倚靠在铺着狐裘的龙榻上,指尖叩击着紫檀御案,案几上摊开的绢帛边缘,“臣辛弃疾谨呈《九议》以固江淮” 的题字被指腹磨得发毛。
“诸位爱卿,” 刘义隆咳嗽着抬眼,龙袍袖口滑落,露出腕间用朱砂绘制的北斗符箓,“辛爱卿此《九议》,言‘守淮如筑堤,需以屯田为基,敌台为盾,三年可固’。”
“众爱卿已熟读其策,卿等且说,此策与昔年檀道济《北伐方略》相较,优劣何在?”
话音未落,吏部尚书江湛已整冠出列,广袖拂过案几上的策论副本,青玉佩在腰间轻晃。
“陛下,臣以为辛大人此策在《十论》基础上又有延伸,尤有三胜。”
他指向 “屯田实边” 篇,“其一是仿汉赵充国‘湟中屯田十二便’之法,却更精于‘兵农合一’—— 赵充国以万人屯田,辛大人则欲以流民十数万为兵,此乃‘以民为兵,以田为垒’,胜在根基深厚。”
江湛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其二,其‘空心敌台’之制,合《孙子兵法》‘九地之变’,台高三丈,下可屯粮,上可了望,比之曹魏‘界壕’更兼攻守,此乃胜在形制精巧。”
“其三,‘固边三策’中‘以水为兵’之论,暗合吴子‘以水佐攻’之术,疏浚芍陂以灌敌营,此乃胜在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