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尚书未免过誉了。” 御史中丞袁淑摇着象牙麈尾,紫袍上的云纹在烛火下流转如波,“又是一篇策论而已,何足惊动朝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御案,“且辛大人乃江北流民出身,骤得重用,便欲以‘奇技淫巧’动摇国本,臣恐其心不可测。”
袁淑话音刚落,殿中数位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员纷纷附和。
他们素来看不起江北流民,更嫉妒辛弃疾的骤起。
“袁中丞此言差矣!” 右卫将军沈庆之接话说道,“昔日因粮尽而溃,今辛大人策论虽宏,却句句切中时弊。其‘屯田三年,可支十万大军’之论,非亲历边事者不能道!”
刘义隆望着粟米丰收的喜讯,又看看袁淑不屑的神色,眉头拧成川字。
他想起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惨败,三十万大军因粮草不继而崩溃,尸骨铺满淮河两岸。此刻辛弃疾的《九议》,恰似一剂苦口良药,却不知出朝堂后,众官员是否能让新政落地。
“陛下,” 尚书令刘弘上前一步,朝服上的蝉纹玉佩轻轻晃动。
“臣以为,辛大人之策可试行。但需防其权势过重。”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昔晁错主削藩,终遭腰斩;主父偃献推恩,竟被族诛。陛下当思‘恩威并施’。”
刘义隆颔首,手指叩击着御案:“刘爱卿所言极是。”
“传朕旨意:准辛弃疾在固边策基础上试行《九议》之策,着其总领江淮屯田事宜,节制边军。但需每月递交详册,不得专断。”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