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看得屏息凝神,直到薛安都率游骑回身掩杀,将残余魏骑赶入淮河,才长出一口气,转身看向辛弃疾,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爱卿此策,真乃固边良谋!只是。。。国库之困,如何解决?”
辛弃疾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递给文帝:“陛下,臣已算过,屯田所收,可抵三成军费;冶铁坊所出,可售与商贾,又得两成;余下五成,臣已恳请宗室与士族捐输,愿以芍陂新稻与精钢刀剑为酬。”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臣知此举艰难,但若不固边,一旦魏骑南下,江淮糜烂,国将不国,谈何国库?昔霍去病北击匈奴,先断其右臂;今臣筑台固边,正是要断魏骑左臂。待敌台连成一线,粮道畅通,后方稳固,兵甲充足,北伐之期,指日可待!”
“辛爱卿,” 刘义隆站在敌台之上,望着淮河对岸,“你说,我们真能收复中原吗?”
辛弃疾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有志者,事竟成’。当年武帝完成光复长洛的壮志,虽然关中在武帝驾崩后得而复失,但臣相信,只要我大宋上下一心,坚持固边屯田之策,终有一天,定能北定中原,还我河山!”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淮河上空回荡,仿佛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
刘义隆看着辛弃疾坚毅的脸庞,心中重新燃起了收复中原的希望。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这位来自江北的 “幼安” 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忠臣。
文帝望着辛弃疾眼中燃烧的火焰,又看看远处田垄间劳作的百姓与兵卒,忽然想起年轻时随父北伐时的雄心,手指轻轻抚摸着敌台垛口的粗糙砖石,仿佛触摸到了失落已久的锐气。
“好!” 他猛地抬手,咳嗽声中带着一丝决绝,“传朕旨意,芍陂屯田、冶山铁坊、淮泗敌台,三项国策,全力推行!所需物资,优先供给。辛爱卿,朕命你总领江淮防务,便宜行事,勿负朕望!”
辛弃疾猛地跪倒,额头触到冰凉的台砖:“臣遵旨!若江淮不固,北伐不成,臣甘受万死!”
秋阳升起,照耀着芍陂的万顷良田,也照耀着敌台上迎风飘扬的 “宋” 字大旗。文帝站在台上,极目北望,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沃野,看到了洛阳城阙的宫墙,心中那熄灭已久的火焰,终于重新燃起。。。
喜欢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请大家收藏:()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