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肃杀之气,并非只在宫墙之外弥漫。在重重朱墙之内,一场无声的暗流正悄然涌动,其核心,便是皇贵妃沈清欢与当朝帝师——顾清泉之间,日益紧张的较量。
顾清泉,这位辅佐帝王数十年,声望隆重的大儒,最近日子过得并不舒坦。沈清欢的崛起,如同一柄突如其来的利剑,生生劈开了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平衡。从北境战事的“预警”,到协理六宫的雷厉风行,再到太子萧誉对她的“另眼相看”,沈清欢所展现出的力量与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一个寻常妃嫔的范畴。
他坐在书房中,指尖轻叩着桌面,神情晦暗不明。
“沈清欢……一个从冷宫走出的弃妃,短短数月,竟能搅动如此大的风云。她的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那块玉镯……她所展现出的洞察力,绝非凡人所能及。她似乎能看穿人心,甚至预知吉凶。这等异能,若不为我所用,便是最大的隐患。她的存在,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多年的布局,甚至可能触及到那个——核心的秘密。”
顾清泉眯起眼睛,想起太子萧誉近期对他的态度。萧誉曾在他面前流露出对“山河玉魄”的渴望,但近期,萧誉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打探他的藏品,甚至在提及玉魄时,眼神中多了一丝警惕。顾清泉敏锐地察觉到,这股微妙的变化,必然与沈清欢有关。
“她定然在太子面前说了些什么。或许,她也对玉魄有所图谋?不行,玉魄的秘密绝不能被外人知晓,更不能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掌控。是时候给她一些教训了。让她明白,这天下,并非她一介女子可以轻易搅动的棋局。有些力量,不是她能承受的。”
顾清泉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抬手,轻轻拨弄了一下桌上的一个小巧的铜炉,炉中袅袅升起一股淡青色的烟雾,空气中弥漫开一股令人心神宁静的异香。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一场针对沈清欢的精心布局,已然开始。
首先,是无形无相的流言蜚语。
这股风潮从宫女太监的口中悄然兴起,然后逐渐扩散到内宫嫔妃,最终甚至隐晦地传入前朝。那些流言并不直接指责沈清欢,而是以一种“关切”的姿态,暗示着她的“异常”。
“听说了吗?皇贵妃娘娘最近身体越发好了,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啊,原先那般瘦弱,如今却神采奕奕,还得了皇上的青睐,连北境战事都得了她的‘预言’,你说奇不奇怪?”
“嘘……这话可不能乱说。但据说,皇贵妃娘娘夜里常在棠梨宫里点着一盏异香,那香气闻起来便让人心神不宁……”
“还有人说,她能知晓人心,曾有宫女犯错,还未开口,便被她看穿了心思,直接点了出来!”
这些流言如同细密的蛛网,看似无害,实则却在悄悄侵蚀沈清欢的根基。它们模糊了真相与猜测的界限,将沈清欢的“奇谋”与“洞察力”,逐渐扭曲为“妖术”与“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