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临时增加茶艺表演场次;协调村民开放家庭餐厅分流;组织等待的游客参与免费的村庄导览。同时,她在各平台紧急发布客流预警,建议游客错峰出行。
危机虽然化解,但夏澜意识到,服务优化不能只停留在应对层面,更需要前瞻性规划。她连夜修订了《青山村旅游服务标准》,新增了客流管控、应急处理等内容;还建立了"服务质量监督小组",由村民轮流值班检查。
一个雨后的傍晚,夏澜在村委会整理近期的服务数据。数据显示,虽然总体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但仍有约5%的游客给出了"不满意"评价。她逐一查看这些反馈,发现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上。
"希望有专业摄影师跟拍茶艺表演..."
"想学习更深度的茶文化知识,但找不到指导..."
"带孩子来,希望有更多适合儿童的活动..."
这些需求超出了青山村当前的服务能力,但也指明了下一步提升方向。夏澜思索着,能否引入一些专业人才?或者与县里的相关机构合作?
正当她沉思时,手机突然响起。是县旅游局王局长的电话:"夏澜啊,省里刚下发通知,要评选'乡村旅游服务示范点',我觉得你们村很有希望!"
夏澜眼前一亮:"谢谢王局!我们正好在深化服务优化工作..."
"不过评选标准很高。"王局长补充道,"需要完整的服务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和创新的服务模式。"
挂断电话,夏澜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听完评选消息,大家既兴奋又忐忑。
"服务体系我们有基础,但专业人才..."小李挠头,"村里就这些人,哪来的专业队伍?"
"创新模式倒是有可能。"小林插话,"我们的实时评价系统和快速响应机制,其他地方应该不多见。"
夏澜沉思片刻:"专业人才不一定非要本村的。我们可以建立'乡村服务人才库',吸纳周边乡镇的相关人才,通过兼职、轮岗等方式参与服务。"
"这个主意好!"李婶拍手,"我侄女在县酒店工作,周末可以来帮忙培训民宿服务。"
"我认识县文化馆的摄影师。"王伟也说,"可以请他周末来拍茶艺表演,游客需要专业跟拍的话,适当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