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的季节,青山村却笼罩着一层隐忧。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手中攥着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周边三个村庄同时推出了茶旅项目,价格比青山村低20%,宣传语几乎照搬他们的创意。
"夏书记,你看这个!"小林急匆匆跑来,递过手机。屏幕上是一个名为"云山茶香"的公众号,最新推送赫然写着:"千年古茶村,比青山更原始!"
夏澜眉头微蹙。云山村曾是青山村的手下败将,如今却借势而起,连宣传照片的构图都与青山村如出一辙。
"还有更糟的,"小林压低声音,"县里新开的'茶马古道'景区挖走了我们两个导游,连李婶的侄女都被高薪聘去做茶点了!"
走进会议室,村干部们已经吵成一团。王伟拍着桌子要降价促销;李婶主张增加茶点品种;张德福老人则闷头抽烟,半晌憋出一句:"咱青山茶有真本事,怕啥模仿?"
夏澜静静听完所有人的意见,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大字:"变"与"不变"。
"各位,市场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乱阵脚。"她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要分清什么不能变,什么必须变。"
她指向"不变"一栏:"青山村的魂不能变——茶文化的纯粹性、体验的真实性、服务的温度。"又指向"变"一栏:"但产品形式、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必须不断创新。"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形成了应对挑战的"三箭齐发"策略:深化文化IP、精准细分市场、科技赋能传统。
第一支箭很快射出。夏澜将洪水灾害后创造的"水浸茶"故事系统化,打造"浴火重生"文化IP。她请来专业团队,拍摄了纪录片《茶魂不灭》,记录青山村从灾后重建到发现"水浸茶"的完整历程;设计"重生之旅"体验路线,游客可参观被保留的部分灾痕,参与"水浸茶"制作,最后在纪念林种下一株茶树苗。
"我们不怕被模仿,因为灾难给我们的馈赠独一无二。"夏澜在首发仪式上说。这一差异化策略立竿见影,首批体验团名额当天售罄,媒体争相报道这个"将伤痛转化为财富"的感人故事。
第二支箭瞄准细分市场。夏澜组织团队分析近万条游客评价和消费数据,发现亲子游占比已达35%,但相关服务严重不足。她立即推出"小小茶农"项目,为孩子们设计迷你茶篓、安全茶剪和专属证书;改造部分茶园为亲子区,增设科普牌和休息站;甚至开发了"茶精灵"卡通形象和系列绘本。
"妈妈,我还要来当小茶农!"一个五岁女孩的欢呼被录下来,成了最好的广告。项目上线一个月,亲子游订单翻倍,连带民宿的家庭房入住率提升40%。
最艰难的是第三支箭——科技赋能传统。当王伟将智能温控设备搬进张德福的茶坊时,老人气得胡子直抖:"滚出去!我这双手就是最好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