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澜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调查数据,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青山村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虽然各项评分都不错,但在"最印象深刻的乡村旅游点"一栏中,青山村的名字却很少被提及。
"咱们村什么都好,就是少了点让人记住的东西。"她自言自语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窗外,一辆旅游大巴正停在村口,几十名游客鱼贯而下。夏澜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好奇、期待,但没有任何特别激动的神色。就像去任何一个普通乡村旅游点一样。
这个发现让她坐不住了。她抓起笔记本,快步走向村口的游客中心。
"李姐,最近游客对我们的评价里,提到最多的是什么?"夏澜问正在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
李姐翻了翻留言簿:"环境不错,空气好,村民热情...基本都是这些。"
"有没有人特别提到咱们村的某个特色?或者用一两个词来形容青山村?"
李姐摇摇头:"那倒没有。大家好像就是把我们当成普通农家乐。"
夏澜的心沉了一下。青山村发展到现在,硬件设施、服务质量都已经提升不少,但在游客心中,仍然只是一个"还不错"的普通乡村旅游点,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
当天下午,她召集村两委和旅游合作社的骨干开会。投影仪上显示着她整理的对比数据——青山村与省内几个知名乡村旅游点的品牌认知度对比图,差距一目了然。
"咱们村缺的不是客源,不是服务,而是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夏澜指着屏幕说,"就像一提到西湖就想到'人间天堂',一提到乌镇就想到'水乡古镇',青山村也需要这样一个让人记住的标签。"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会计老王挠了挠头:"夏书记,咱们就是个普通村子,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有啥用?东西好不就行了?"
"不一样。"夏澜摇摇头,"有了好的品牌,同样的服务可以卖出更高价格,同样的产品会有更多人认可。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在众多乡村旅游点中脱颖而出。"
她举了个例子:村里张婶做的霉豆腐,现在卖15元一瓶,还经常滞销。而市里超市卖的某品牌农家霉豆腐,包装精美,卖到45元一瓶还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