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批复的日子里,夏澜也没闲着。她组织村民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清理河道垃圾,修复被洪水冲毁的植被;邀请非遗专家驻村指导,帮助老人们系统整理传统技艺;还举办了"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从礼仪规范到急救知识,全面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好消息接踵而至:青山村成功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试点,获得28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非遗工坊项目也获批,省文旅厅将派专家团队驻村指导;更令人惊喜的是,县里决定将青山村作为"政策落地示范点",给予额外支持。
庆功会上,村民们喜笑颜开,纷纷称赞夏澜有眼光、有本事。但夏澜却异常冷静:"政策红利只是开始,关键在落实。接下来才是硬仗。"
她立即着手政策落地。生态补偿资金一到账,就按照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程度进行差异化分配,既公平又激励;非遗工坊不仅展示传统技艺,还邀请设计师进行现代转化,开发出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服务质量认证则从最基本的卫生标准抓起,每家每户都要达标...
正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时,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省环保督察组在暗访中发现,青山村部分区域的游客量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尤其是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迹象。
督察反馈会上,气氛凝重。县领导板着脸批评:"青山村作为刚挂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出现这种情况很不应该!必须立即整改!"
回村的路上,村干部们垂头丧气。老王忍不住抱怨:"好不容易搞起来的名气,这下要受影响了..."
夏澜却若有所思:"等等,这也许是个机会。"
"机会?"老刘瞪大了眼睛,"都要被通报批评了,还机会?"
夏澜翻开随身携带的政策文件集,快速找到一页:"看这里,《生态旅游示范区动态管理办法》规定,对发现问题的示范区,经整改验收合格后,可申请升级为'精品示范区',享受更高标准的政策支持!"
她越说越兴奋:"我们主动整改,不仅解决问题,还能争取更高层级的认可!"
回村后,夏澜立即召开村民大会。出乎意料的是,她没有隐瞒问题,而是将督察发现的情况和卫星对比图一一展示给大家。
"乡亲们,生态是我们的根本。如果环境破坏了,旅游也就搞不成了。"她诚恳地说,"现在整改虽然会影响短期收入,但长远看是为了青山村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