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伞终于可以成批大量制作了, 这在制伞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二两银子一桶的药墨可以使用很久,这点颜青竹确实没有想到。制作一次版面, 只要保存好了, 可以印制上千张,这绝不是一句虚言。
在制作过程中,颜青竹还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比如在印制前先在皮纸上和石板上做上相同记号,印制时对准记号,颜料的位置就不会移位。
又比如, 在上色的颜料里加入一些桐油,可以让印刷效果更好。
石印花伞能大量成批生产,而石印技术普通工人练习几日便可上手。花伞的生产成本比从前让伞画师一个个地画节省了许多,速度也快了许多。
因而颜青竹决定, 石印花伞的定价比从前手工画伞的定价低一些。
而手工画伞之后便不再画简单的图案,而往高处寻求更精致有韵味的画作, 定价提高, 只做珍品, 卖给那些有钱人家。
因为花伞比从前便宜了, 那些从前舍不得买花伞的人家都愿意买一把试试, 而从前用过花伞的人发现如今的图样更精致,色彩更斑斓, 也愿意买个新鲜,于是石印花伞又成一时风尚。
镇上的其他伞坊倒是被使劲儿挤压了一次。单色和素色的油纸伞以前是最好卖的,因为最便宜。而现在大家发现颜记伞坊的花伞比素色伞贵不了多少钱, 便纷纷转而买花伞。
而其他伞坊的花伞比颜记伞坊的花伞贵了一些,图样还没有那么好看,自然又被嫌弃了。
本来颜青竹是想按阿媛说的,去镇上暂时租个铺面,挂上自己的招牌,开店售卖。但没想到,石印花伞拿了一些在家中糕点铺试卖,因为定价便宜,比当初的“楚腰”,绸伞还要火热。
仅售卖一月,就回了本钱。其间又有巴瓦蓬定花伞去南境,还有其他各路客商纷纷定伞。家里的糕点铺子太过拥挤,让不少买糕的客人和买伞的客人都相互有了抱怨。
颜青竹摸摸鼓胀的腰包,一下决心,将镇北那处带铺面的宅子盘了下来,正好那家人正准备搬离。镇北新居,颜记伞坊的牌子挂上,正式开铺售卖。
而阿媛忙着家里的糕点生意,兼之要帮忙伞坊的琐事,一时不能得闲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