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您应该不仅仅是来看看自行车的,这如今结婚都时兴三样,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要不您再看看缝纫机?我们这边也有,您看您在我这边买了个自行车,回头您买缝纫机,我去跟我临柜的同事说一声,让他给您优惠些!”
“好!那太感谢了!”
待客户走后,白经理笑眯眯地走过来,“小李啊,真看不出来,你不但对产品了如指掌,还会揣摩人的心思。有你这样的售货员,我们商场效益肯定很好。好好干!”
“是!”李岩笑着咧了咧嘴。
下班回到家,李岩特意在商场买了章琬华喜欢吃的大白兔奶糖,还有几样小菜。
“这是怎么了?捡到粮票了?”
“我找到工作了,在丽华商场做售货员。”
章琬华一愣,“怎么会突然到丽华商场去。”
李岩便把白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跟章琬华说了,听完后,章琬华笑道:“我就说嘛,我嫁的人是个能干人,你那么聪明又能吃苦,不会被埋没的。你要不是为了我,也不会不上大学。对了,你今年还打算考大学吗?”
李岩摇摇头,“也不一定非要考大学这一个出路。你们浙江人自古以来不就以经商出名吗?现在改革开放政策好,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干?再说了,我要是再上个大学,谁来带滢滢?就是现在也不好带,我总不能一直麻烦人家潘大妈,我们现在也不住那个街道了。”
“要不就送托儿所吧。”
夫妻俩为着谁带滢滢的问题,愁了又愁。没法子,还是就近送进了托儿所。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一天一个样,凭票的计划经济年代逐渐与钞票并用起来。经济逐渐复苏,聪明的浙江温州人、义乌人以及一大批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很快在政策中敏锐地嗅到了发财的机会。这是个可以自己先发家致富的年代,不再因为富有而被打成地主资本家。第一代万元户应运而生。
李岩在丽华商场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很快被评为销售骨干。那年头,在商场也好,供销社也罢,都算是不错的工作。在那儿工作总能捞到点额外的好处,什么票啊,物资啊,李岩总能带点糖果、花卡子、手帕毛巾什么的回去,收入也稳定,一家子的生活质量逐渐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