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几页扁舟,逆流而上,商贩们只见到船头划桨的中年妇女,不见其他人,料想定是主人在船舱内歇息,遂收起好奇心。
“大娘,您这里可有棉花和布头?”
徐氏划桨到岸边,问一个头戴褐色布巾,站在卖女子头饰物品摊前的大娘。
大娘和善,和家中外孙女相依为命,外孙女手巧,平日会编花绣线,她就拿来到河岸边叫卖,买几个钱度日。
大娘见有人问棉花和布头,又是个长相清丽的年轻女子,便出口相问:“娘子可是要做月事带,我这里没有棉花和布头,倒是有现成的月事带,请娘子先看看。”
说着从桌下的箱笼内掏出几个小棉垫,走近船身,递给徐氏。
徐氏拿来细细查看比对一番,从腰间取下荷包,“大娘,我都要了,多少钱。”
“娘子给30文就行。”
月事带做工仔细,棉花用的多,一看就是有心人,徐氏把钱递给她,好奇问:“大娘怎么想着做这个生意?”
船下包头巾的大娘欣慰回答:“是我外孙女,说船上有女子在路上来葵水,可是不方便,于是就想出这个法,也当赚钱。”
“大娘有这么聪慧的孙女,以后日子定能好过。”徐氏把月事带递给陈楚楚,把桨划水。
大娘站在岸边笑着回说:“多谢娘子,娘子一路顺风。”
一行人行至中午,找了偏僻无人的野山林停靠,搭锅烧火,各自填饱些肚子,就又划船赶路。
等到日落西山,水面起雾,凉气阵阵袭来时,匠石终于带着这一行人,到达山间水路分流处,绕过一片茂密比人高的水草,冒着炊烟的小村落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