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国故地,一些文人墨客也私下里议论着,“昔日秦国以虎狼之师灭我诸国,如今又这般对待我等读书之人,这天下哪还有我们的容身之所。”
而普通的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忧心忡忡,他们本就对秦朝严苛的律法心怀畏惧,如今看到连儒生这样的文人都遭此厄运,更是觉得这世道变得越发艰难了。
在各个郡县,学堂里的先生们授课时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就会招来灾祸。不少学子也开始对读书求学产生了动摇,他们害怕学了知识,反而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第四章:暗流涌动
随着坑杀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秦朝的统治基础开始悄然动摇。一些原本还对秦朝抱有期望,愿意为朝廷效力的知识分子,此刻纷纷选择了归隐山林,他们不愿再卷入这看似危险重重的朝堂纷争之中。
在民间,各种反对秦朝统治的言论也开始暗暗滋生,虽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站出来反抗,但那股不满的情绪就像地下的暗流,在不断地涌动着。
而秦朝的官员们,也察觉到了这微妙的变化,不少地方官向朝廷上书,言说各地人心惶惶,恳请皇帝能采取些安抚之策,可秦始皇却觉得这不过是些小风浪,大秦的根基稳固,怎会因这些文人的不满就动摇,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推行着那些严苛的政策。
第五章:矛盾激化
时间慢慢过去,可坑杀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在一些偏远的郡县,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抗税、抵制徭役的情况,百姓们被压抑已久的情绪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开始宣泄出来。
那些知识分子们,虽然不敢公然与朝廷对抗,但他们通过着书立说,隐晦地表达着对秦朝统治的批判。这些书籍在民间悄悄流传着,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秦朝的所作所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朝廷这边,面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依旧是强硬的镇压手段。秦始皇认为,只要武力足够强大,就能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可他却忽略了,人心若是散了,再多的武力也难以维系一个庞大帝国的长治久安。
第六章:危机初现
随着各地矛盾的不断激化,秦朝的统治渐渐出现了危机的端倪。原本运转顺畅的行政体系,开始出现了一些梗阻,地方官员的政令有时候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百姓们阳奉阴违的情况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