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你是没看见,刚才那个英国人霍金特来问我换装新机翼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技术机密,无可奉告的时候,他的那个脸色。”
“过去,都是外国专家对咱们进行技术封锁,真是想不到,我老周竟然能有对着外国人说出这句话的机会!”
周永航对着电话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几分钟,说到最后眼眶里面都带上了一些泪花。
他作为跟杜义山一样,跟随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一路走来的老技术人员,实在是太期待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了。
虽然这架运7-200a上面还有很多零部件都是外国制造的,甚至连这架飞机的原型都是仿制而来的。
但至少,现在那上面终于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电话里把自己兴奋的情绪宣泄一番之后,周永航的情绪总算平静下来。
他想起了杜义山来603所的那天似乎说过,机翼的颤振分析工作,以及后面对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控制率设计,都是由对方的一个学生完成的。
“老杜,等到这次运7-200a飞机更换新机翼完成首飞,我一定要向上级给你,还有你那位学生请功!”
电话那头的杜义山跟周永航也是老熟人了,哪里会不知道后者在想些什么:
“呵,请功的事情提的这么主动,这是看上我的学生了?”
“话不要这么说嘛,什么你的学生我的学生,那都是国家的学生。”
被拆穿了心思的周永航也并不感觉到尴尬,而是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