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时候的高校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在应用层面上也帮助相关部门解决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
真实的情况是挺忙的。
而在十年前,正教授的办公室一般是两人间,也就是一个教授带一到两个助教的结构,但现在办公资源也是紧张,大家就要挤一挤了。
副教授、讲师、行政人员每降一个级别,房间里就要多出两个人来。
比如讲师是8到10人间,行政人员就是12人以及以上的大开间,甚至有临时板房加军用帐篷凑合的房间。
也不光说捐建的范围涉及到办公楼,现在京大全年的建设资金确实十分有限,而在领导的眼中,好钢得用到刀刃上,紧着实验室和教学楼优先才是正经事。
范教授的助教年龄也不小,看上去有30多岁的样子,倒是没有工农兵学员那样的趾高气昂把脖子耿耿着,对李剑垚也是很客气。
“张老师,烤白薯呢?嚯,这味儿,香的很!”
“是啊李教授,等烤好了尝尝,我偷摸换的,也能顶点饿!”
李剑垚笑呵呵的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来几个红心的大红薯,放到了炉子上。
“不尝你那个,白薯噎人,一会儿你尝尝我这个,红心的,比京白薯要甜。”
没错,大多数的办公室都有这么个炉子,烧煤块或者蜂窝煤的都有,但煤的供应量非常少,比如蜂窝煤每天每人就两块,如果是煤的话就是16公斤,但后勤的煤块也不多,更多的是煤矸石或者煤面子,燃烧值极低。
京大的建筑里,种类也多,比如54年阿毛援建的办公楼就有暖气,六七十年代建的筒子楼就半暖半煤炉,老校舍就是没有暖气,只有煤炉子。
有暖气的也别得意,距离锅炉房300米内的建筑就能做到有效供暖,超过这个范围就是个摆设,甚至会拉低房间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