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世也对t-64百般挑刺,但在这个时代,它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了。连老毛子都一直坚持用它到八十年代,甚至是装备的主力部队。
而那个更为知名的t-72,只是它的缩减版本改装的。老毛子宁愿大把的卖t-72,也不肯外销t-64,两者的姓能对比就可见一斑。
况且t-72因为七十年代服役,采用了更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导致大规模集成电路板技术的限制还没有破除的基地还无法生产,要不然孟享早就直接一步到位的选择同样七十年代末期生产服役的更为着名的豹2坦克了。
这才是未来孟享心目中主战坦克发展方向,不过t-64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支撑华夏坦克军团彻底压遍整个地球了。
而且孟享选择的还是更为先进的t-64a型。虽然t-64稍微娇贵些,成本费用也高了一大截,但这一切对基地来说,都不是问题。
当t-64a坦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高高扬起,组成了一片钢铁丛林时,准点开席的巴顿才苦涩的发现,华夏摆上桌的大餐绝对让美国人消化不了。
看到华夏主战坦克不再是美国人甚至全世界都曾经熟悉惊恐的59式,巴顿的心头已经掠过了一丝不妙。但他依旧还是指挥着他手下的坦克军团勇敢的迎向对手。
作为一名在欧洲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美国装甲部队指挥官,巴顿这一次不止指挥着他的第3集团军的主力,还有更多美国坦克部队的主力填充进来,组成了一支拥有五千多辆主战坦克的庞大装甲武装。
从华夏传来的主战坦克的概念来看,这个庞大装甲队伍中的五千多坦克,不包括谢尔曼和格兰特等轻型坦克,最弱的都是潘兴坦克,美国人开足了马力大规模投产的超级潘兴和霸王坦克才是主角。若是算上轻型坦克和那些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这个数量更是超过了万辆。
数量之多甚至都无法在周围的战争一次姓投入。
杜鲁门对这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压上了重宝,这也是巴顿敢于反击的底气。
对美国人情报知之甚详的华夏也在此投入了三千多辆主战坦克。
双方共投入八千多辆坦克,沦为配角的双方军队人数也突破到了4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