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上的迁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如西晋永嘉之乱和唐末黄巢之乱的战乱逃荒,
秦始皇迁六国贵族至咸阳的强制迁移,洪武移民的有序屯垦、南宋迁都临安和苏北垦荒的短途迁移等等。
战乱迁移面临着饥饿、疾病(如瘟疫)、匪患、军队屠杀,死亡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部分高达百分之六七十;
强制迁移面临着押送虐待、水土不服、安置不善等,死亡率在百分之二十到五十之间;
有序屯垦面临着长途跋涉仍致疾病、意外等等,死亡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二十五之间;
短途迁移因为距离短和官府的保障、目的地资源充足,死亡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到十之间;
而现在迁移的死亡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二,只有有序屯垦的五十分之一,而且此次迁移路程长达两三千里且是异域,这个数据是何等的夸张。
更能看出整个大明朝廷和户部在此次迁移上所下的功夫了。
也的确是下功夫了,动用了数十个卫所沿途护送,马车更是数以万计,沿途粮食等等都是提前备好。
岐黄研究院几乎倾巢出动随行,至少保证百名百姓要有一名医士。
要知道岐黄研究院已经不是刚成立时的那十来名名医,经过这七八年的发展足足有数千人之多,这还都是能独立坐诊的医士。
随行数十辆拉着各种药材的马车,随时都能煎药,确保一个时辰内汤药入肚。
他们不知道皇帝在成立岐黄研究院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想到迁移的事情了,没有岐黄研究院在,死亡人数至少要增加三五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