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进口的重型器械就是好用。
三指厚的铁板平时用五金厂的老式机床,至少得花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裁出个大致形状来。
在这台大家伙面前,只需设置好数值代码,不过是“呲呲”几声的工夫。
一分钟都要不了,铁板不仅裁切好了,长、宽、直径的规格还一比一的精准!
那些胳膊粗的特殊钢料就更是了。
平时想塑出弧形来得费老鼻子劲,现在在他替换过器械压缩配件后,却听话的就跟煮的软烂的面条一般,任人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
傅璟佑有点被这台器械的功能性颠覆认知。
事后在摸索了解代码设置方面,不禁也多了几分沉迷。
而在确定仅靠这一台器械,就能将材料一步加工到百分之九十的完成度后,傅璟佑也不再迟疑。
来回几次大致熟悉操作模式,他隔天就回家开车去五金厂,直接拉了一批材料到新厂。
蛋蛋几个过来帮忙打下手。
等看见新买的大家伙经过切割、压缩塑形和打磨等几个步骤,一套列车配件一天下来就能完成大半,几个小伙子已然被惊呆。
谁敢信啊?!
过去师父连同他们几个手都要搓烂了,得忙活大半个月才能做完的活儿,这、这就要干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