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文我们知道,这里的王熙凤代表的就是魏忠贤,平儿是兵部尚书,那就是崔成秀。
为何说贾琏已经对熙凤十分不满了呢?前面解释过,凑份子写的是魏忠贤以建生祠为名目,让朝廷上下各级官员凑钱,他乘机大肆敛财。
相比于敛财来说,其他的方面才是贾琏更不能容忍的,当时魏忠贤是权倾朝野,号称9千9百岁,皇帝才称万岁,这样说来魏忠贤与皇帝也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崇祯帝刚登基时,大权还是基本都掌握在阉党手里的,年少的崇祯如果想掌权,就必须从阉党手里夺权,因此很多人也认为扳倒魏忠贤的机会来了。
当年九月二十四,国子监司业朱三俊弹劾学生陆万林,相当于老师弹劾学生,为何要弹劾一个学生呢?
原来是学生陆万林说魏公公功劳太大了,应该与孔子齐名,视为吾辈读书人之楷模!
他的依据是说孔子作《春秋》,厂臣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厂臣诛东林,反正就是把魏忠贤与孔子相提并论,吹上天了。
这是反对党的一次试探,他们不知道皇帝的态度,不敢直接弹劾魏忠贤,于是就弹劾这个巴结魏忠贤的学生,果然,皇帝批复将陆万龄下狱,他们是从这个行为来判断崇祯的内心。
魏忠贤见状也在试新探皇帝的态度,于是就跟崇祯说,让大家别凑钱建生祠了,让各地立即停工,这些钱本来是捐作军饷的,他会把钱都捐给辽东前线的将士。
他虽然这么说,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从中拿了不少钱,但是此时崇祯也没有答应他,可能还在考虑何时让他下台。
谁知第二天就又收到了江西巡抚杨邦宪的奏疏,内容还是歌颂魏忠贤的,把魏忠贤夸上了天,说还要在江西再给魏忠贤修建多座生祠。
这些极力巴结吹捧魏忠贤的奏疏,反而更快的把魏忠贤送走了,他已经知道新皇帝对这种现象不满了,于是回到家中与几个亲信商量对策,便搞出了一个《久抱建祠之愧疚疏》,请皇帝停工全国所有修建的生祠,这就是王熙凤生日宴上大家拼命劝酒,熙凤只得悄悄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