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蒋家人被送回岭南后,日子并不好过。虽说宁王还算仁慈,将他们从前在岭南村子里居住的屋舍重新买回来,从前的田地也买回来了。
但是从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蒋家人在京都过得那是锦衣玉食,仆从环绕,不论京都城里还是京郊的乡下,左邻右舍谁不对他们恭恭敬敬的?
到了现在,做什么都是要自己动手,几年没干活了,一家子养得细皮嫩肉,半点子粗活都做不了,更何况农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把好不容易藏着带回来的那点子首饰衣裳当了,勉强过了冬,但等钱花光了,便又恢复原样。
开始时蒋母还不相信,到处惹是生非,说自己是宁王殿下的母亲,只是一时与宁王有了矛盾,等宁王想起养恩,迟早还是要将他们接回去的。
可村里人如何不知她的秉性,都笑起来。
“蒋家婆娘,你说什么养恩,不心虚吗?我们可都是知道的,你可从来没有拿你家三郎当人看,不是打就是骂,吃得比咱家的狗还不如,干得比咱家的牛还重的活儿。啧啧啧,你拿他当奴隶,还指望他孝顺你?”
蒋母气得跳脚:“你胡说八道!”
“我胡说?”那村民根本不怕他,双手叉腰,“这些事谁不知道?年前王爷的随从可是将你家从前的底细调查个清楚。别说在咱们村里过的那两年,就是你们逃荒前的日子,都调查清楚了!”
另一人附和点头:“是呀,县城里就有与你家熟识的人,我们都听到了,你家从前的本家都说,你们好吃懒做不干活儿。三郎小时候可怜,被狗链子拴着,还要与狗抢食。长大一点,家里什么活儿都让他干。啧啧啧,以前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你们亲生的。”
“得亏不是你们亲生的,看你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丑死了,哪里能有三郎那样俊朗的孩子?”
蒋母更气了,上前要去打人——这也是在京都时养成的毛病,她仗着宁王养母的身份,十分嚣张,要是谁惹她生气,她就要跟人打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