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这句话,则精准地阐述了**如何处理外部纷繁复杂的“意见”输入**。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筛选机制:
* **第一步:接收信息(听到/看到意见)。**
* **第二步:运用自己的内心(价值观、感受)和理性(分析、判断)去审视这个意见。**
* **第三步:做出选择——认同(内化为己用)或不认同(划清界限,让它“不归自己管”)。**
**为什么这种态度至关重要?**
* **避免认知混乱和内耗:** 大脑不是垃圾场,不能什么意见都往里塞。只吸纳认同的,拒绝不认同的,能保持思维清晰,减少内心冲突。
* **维护心理能量:** 试图去反驳、对抗或勉强接受每一个不认同的意见,会极大消耗精力。划清边界是高效的自我保护。
* **塑造稳固的自我:** “自我”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认同什么、拒绝什么。主动选择认同的内容,才能构建起坚固、独特、自洽的内心世界。
* **提升决策效率和质量:** 只基于自己真正认同的信息和信念做决定,决策会更聚焦、更坚定,也更符合本心。
*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边界:** 这让你能够尊重他人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也坚定地维护自己不被他人意见随意侵入或左右的边界。
**实践中的智慧:**
* **“认同”不是轻率的:** 真正的认同需要经过思考、验证和感受。警惕因情感依赖、懒惰或压力而“假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