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世家大户的夫人太太们,心里头不是嫌弃她的出身,就是看不上曹氏的教养。若不是这些年来,罗逸芷送进撷玉书院学习,估计没多少人把她当成国公府真正的贵女看待。
是以,替小姑寻婆家的消息散布出去后,有意跟罗府结亲的人家,妙如收到的意向并不算太多。一方面,是京中世家娶媳妇,注重出身和教养。体面一点的人家,怕是对曹氏教养出来的女儿,多有顾忌;另一方面,罗家被天子忌惮的外戚身份,也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钦天监正郭大人的太太潘氏,起初就有这样的顾虑。
丁家三奶奶傅红绡,将郭家的情况介绍给妙如后,后者仔细斟酌了一番。
郭家小哥各方面的条件尚可,家世还算过得去。关键是潘氏这未来婆婆,为人宽厚和气。以妙如的眼光,这家人可以考虑考虑。尤其可贵的是,郭公子是京中世家子弟中,少有不在国子监混日子的。
郭家祖辈一直从事着钦天监神官的职务。平日里算算历法、测测天象,也没掺和到朝政中。这门亲事很有可为。
后来,带着小姑,妙如在宴席上跟潘氏碰到时,对方的态度不卑不亢,让她很是欣赏。把罗逸芷打发到同龄伙伴那儿后,妙如跟潘氏攀谈起来。
“不愧是公卿贵女,周身的气派就是不同。”望着小姑娘离开的背影,潘氏跟妙如由衷地称赞道。
“潘太太过奖了,芷儿这孩子上进,自打进了撷玉书院后,她的变化让太后娘娘见了,都感到惊讶和满意。”妙如顾不上自谦,似是无意地点出小姑身上的变化。
潘氏心领神会,之前她就听保媒的丁三奶奶提过:说郡主尚未嫁入罗府时,就为这小姑辅导过功课。后来,那罗五小姐靠自己本事,堂堂正正考进了撷玉书院。跟一帮公主、郡主们同窗了几年。她底子虽然不见得有多好,可这些年来的熏陶,加上跟在她郡主嫂子身边的耳濡目染,倒也没听说有何不妥的流言传出来。
见到本人的面相后,潘氏先前的顾虑又打消了几分。随后,她用自豪的语气,提起自己的儿子:“……他父亲本来指望,让他学好易学,将来子承父业。谁知这小子凭自个本事,考进国子监,说是要走科举仕途。您看这孩子,前年中了秀才,明年秋闱准备下场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