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楹联,是前朝大诗人的佳句。
“贵店,莫非是做钱州菜的?”穆宁秋问门口揽客的伙计。
伙计殷勤道:“是咧客官,小店从东家到掌勺大厨,都是钱州人。楼观沧海日,门对钱江潮,说的就是钱州的灵隐寺嘛。”
“卖酱鸭、糟舌头和清汤鱼圆么?”穆宁秋开口一问,就是冯啸最爱的三样钱州菜。
“那必须有,”伙计咧嘴笑,一面躬身将穆宁秋往里头引,“不但有,而且是咱大师傅的看家绝活,包客官满意!”
待几样菜上来了,穆宁秋喜忧参半。
酱鸭和糟舌头,倒做得还凑合,大约是冯啸姑妈手艺的六七分水平。
清汤鱼圆,可就太次了。
泾河里的鱼,原本也是肉质细腻鲜美、不逊于钱州湖里的白条鱼,但做出的鱼圆,和猪肉末捏出的丸子差不多,颗粒粗糙。
冯啸说过,钱州鱼圆嫩如豆腐、连细刺都没有的诀窍,是厨子用刀背耐心地刮出鱼茸,再加鸡蛋清调制成泥,冷汤下锅汆熟的。
罢了,聊胜于无吧。
穆宁秋叹口气,正要把鱼圆送进嘴,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蹭到他桌前。
“郎君是出来跑买卖的?下榻哪家店呀?可要奴家,给暖个被窝?”
女子如此直接,穆宁秋却见怪不怪。
他打过快十年仗,行伍军汉所到之处,也有这样的女子来兜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