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连忙说:“大娘,这都是我份内之事,只要大家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就好。”
还有一回,顾炎武路过一座古寺,听闻寺里藏有一本失传已久的古籍,据说与古代音韵学有关。他顿时来了兴致,找到寺里的方丈,诚恳地说:“方丈,在下顾炎武,对古籍研究略有心得,听闻贵寺藏有一本与音韵学相关的古籍,恳请方丈允许在下翻阅,或许能为这古籍的研究添砖加瓦。”
方丈却面露难色,称古籍是寺里的镇寺之宝,从不示人。
顾炎武并不气馁,他在寺外的破庙住下,每天帮着寺里打扫庭院、挑水劈柴。
一日,方丈看到顾炎武在整理古籍时,不小心碰倒了烛台,却不顾自身安危,先护住古籍。方丈大为感动,终于同意让他翻阅古籍。
顾炎武如获至宝,对方丈说道:“多谢方丈成全,我定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他日夜研读,从中获得了许多古音学研究的灵感。
在研读过程中,顾炎武遇到一处疑难,便去请教方丈:“方丈,此处关于古韵的记载,我有些疑惑,还望方丈指点一二。”方丈微笑着为他解惑,两人就古音学展开了一番深入探讨。
在漂泊的岁月里,顾炎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反清志士。在山西,他与傅山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傅山钦佩顾炎武的学识和气节,顾炎武也欣赏傅山的豪爽和侠义。
傅山举起酒杯,目光坚定地说:“宁人,这天下虽被清廷暂时统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的正义不灭,终有一天,能恢复大明的江山。”
顾炎武也举起酒杯,点头道:“傅兄所言极是,我们不能放弃,要继续寻找机会。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们也要为后世子孙闯出一条光明大道!就算希望再渺茫,我们也要坚守心中的道义。”
傅山接着说:“我听闻南方还有不少义士在暗中筹备,咱们要是能联合起来,定能成一番大事。”
顾炎武眼睛一亮:“傅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能联络各方,里应外合,说不定真能给清廷致命一击。”
后来,顾炎武又结识了李因笃。李因笃对经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学问,互相启发。他们还与其他反清志士一起,秘密商议反清复明的计划,虽然这些计划一次次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但他们从未放弃。
一次,他们计划联络各地义士,趁清军在北方兵力空虚时发动起义。他们秘密传递信件,筹备粮草和兵器。然而,就在起义前夕,一名叛徒向清军告密,清军提前布防,起义还未开始便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