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大地烽火连天,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天下陷入一片混乱。
黄巾军余部管亥趁机率领大军,围困了北海。
时任北海相的孔融,这位以“让梨”闻名天下的大儒,面对兵临城下的危机,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孔融虽然博学多才,心怀仁德,但在军事指挥方面却缺乏经验。
他深知,若想解北海之围,必须向外界求援。
此时,他听闻太史慈已经返乡,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孔融早就听说过太史慈的英勇事迹,对他的胆识和能力颇为赞赏。
于是,他多次派人前往太史慈家中,慰问其母,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关怀。
太史慈的母亲深受感动,她深知孔融的困境,便在儿子回家后,劝说他前往北海相助。
太史慈是个孝子,母亲的话让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挺身而出。
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孔融知遇之恩的回报,更是自己践行忠义之道的时刻。
当太史慈来到北海时,管亥的营寨已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如同铁桶一般。
城中粮草渐少,军心不稳,形势岌岌可危。
太史慈主动向孔融请缨,要求突围求援。
孔融虽然对他的勇气表示赞赏,但也担心他难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
太史慈却信心满满,他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