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雾雷暴接连炸响,紫色的闪电在雾团中织成巨网,每一道闪电劈下,都让空气中的汞蒸气浓度骤升。赵莽看见倭寇首领的鎏金盔甲在闪电中闪着诡异的光——鎏金层(Au)与硫酸汞发生置换反应,表面析出细小的汞珠,如同一层银霜,却在高温下迅速汽化,顺着首领的领口钻进胸腔,瞬间蚀穿他的气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铁,带矿奴退到通风口!”赵莽拽过少年,将自己的牛皮护腕塞给他——那护腕早已被酸雾蚀出无数小孔,却能暂时挡住部分汞蒸气。阿铁刚跑两步,便看见前方的倭寇在毒烟中抽搐,他们的甲胄下,皮肤被硫酸与汞液蚀成半透明状,血管里流动的银亮色汞珠清晰可见,像无数条活的毒蛇,在体内游走。
山顶的酸雷达到顶峰,一块磨盘大的铅矿岩被闪电劈落,砸进矿场中央的毒流。“轰”的一声巨响,酸水与汞液被震得飞溅,落在倭寇的甲胄上,立刻将其蚀穿——铅矿岩中的硫化铅(PbS)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化氢(H?S)混着汞蒸气,在爆炸的气浪中形成“毒雾弹”,向四周扩散。
赵莽躲在岩缝里,看着自己的手背在闪电下泛着青银色——那是铅毒(Pb2?)与汞毒(Hg2?)在血液中沉积的征兆,此刻随着心跳,像无数根细针,扎向他的心脏。他忽然想起妻子临终前说的话:“活着,别变成他们那样。”可如今,他为了复仇,竟让更多人卷入这场蚀骨的劫数,包括无辜的矿奴与少年阿铁。
“头儿,通风口被毒流堵住了!”阿铁的声音带着哭腔。赵莽抬头,只见通风口的藤蔓被酸水蚀成烂泥,暴雨带来的泥沙混着铅矿碎末,将唯一的生路封得严丝合缝。雾团中的黄绿色毒烟渐渐逼近,他看见老拐靠在岩壁上,嘴唇已变成青紫色,指尖的铅线(铅中毒特征)在闪电下泛着荧光,像地脉给将死之人的“死亡标记”。
最后一道闪电劈开雾团,赵莽终于看清矿场的全貌:倭寇的铁甲军横七竖八地躺着,甲胄内的身体被酸与汞蚀得残缺不全;矿奴们蜷缩在角落,有的被毒烟呛得无法呼吸,有的被毒流蚀掉双腿,却仍用手爬向通风口。而他自己,腰间的青铜酒壶早已在爆炸中碎裂,壶身的“仇”字碎片散落在毒流里,被酸水蚀成粉末,随汞液漂向远方。
“对不起……”赵莽的呢喃混着酸雷的轰鸣,落在阿铁耳边。少年抬头,看见他眼中的疯狂早已褪去,只剩悔恨与释然。毒烟裹着汞珠扑来,赵莽忽然想起三年前的冬夜,妻子塞给他酒壶时的温度——那不是让他复仇,是让他活着,好好活着。
当黄绿色的毒烟漫过岩缝,赵莽闭上眼,感觉汞珠顺着鼻腔钻进大脑,带来一阵冰凉的麻木。他听见阿铁在喊“头儿”,却再也睁不开眼——他终于明白,这场由仇恨与贪欲引发的劫数,从来没有赢家,所有越界者,终将在蚀空的地脉里,付出最惨烈的代价:
不是死亡,是让灵魂在毒雾与雷火中,永远承受蚀心的煎熬。
嘉靖四十一年夏,铅山的酸雾雷暴终于平息。山民们在矿场遗址发现一具骸骨,他的手骨紧紧攥着半块染血的布衫,布衫上的花纹虽已模糊,却能看出是渔村常见的刺绣。骸骨旁边散落着青铜碎片,碎片上的“仇”字虽已残缺,却在酸蚀的纹路中,隐约显出“悔”字的轮廓。
铅山的岩壁上,酸雾与雷火刻下的痕迹永远留存:紫色的闪电纹路里嵌着银亮的汞珠,青紫色的酸蚀斑中混着铅灰色的粉末,像一幅触目惊心的画,向世人诉说着:
这世间最可怕的蚀空,从来不是酸水与汞液的侵蚀,是人心被仇恨蚀空后,让自己与他人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地脉的雷火,终将劈开所有虚妄的执念,让一切越界者明白:
复仇的火焰,终将烧向举火的人;
贪欲的毒雾,终将迷醉逐雾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