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的毒雾,终将迷醉逐雾的眼。
当第一缕秋风掠过铅山,岩壁上的“悔”字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清晰。山脚下的渔村里,孩童们跟着老人念诵:“铅山高,汞雾寒,贪心起,雷火燃。”他们不知道,这短短几句童谣,藏着一个男人用生命写下的警示:
在天地的秩序里,
任何妄图用仇恨与贪欲挑战自然的人,
终将在酸雾雷暴中,
看见自己内心的“蚀空”——
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惩罚,
是让灵魂永远在黑暗中,
寻找回家的路。
而铅山的星空下,酸雾雷暴的余烬渐渐冷却,唯有地脉的低语永远回荡:
“雷耀蚀心处,
方知敬畏真。”
《蚀空·酸雷劫》
第五章:劫后归途
戌时末刻的铅山山腹,赵莽的铁靴碾过青紫色的毒浆,“滋滋”声里夹着岩石崩裂的脆响。花岗岩表面的蜂窝状凹痕里,银亮色的汞珠正顺着缝隙滚落,像地脉淌出的碎银,却带着蚀骨的毒——那是硫酸(H?SO?)与花岗岩中的长石(KAlSi?O?)反应,生成的硅酸(H?SiO?)胶体,裹着游离的铅离子(Pb2?),在夜色里泛着幽光。
“阿铁,捂住口鼻!”赵莽扯下腰间的粗布,往少年脸上一蒙——布料边缘早已被酸雾蚀出毛边,却能挡住部分悬浮的硫化铅(PbS)粉尘。身后传来倭寇的惨叫,铁甲接缝处的皮肤被酸雾蚀穿,银亮色的汞蒸气顺着伤口钻进血管,在他们的瞳孔里映出诡异的荧光,像被点燃的毒烛,在黑暗中明明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