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烧守心的魂,
永远不灼无辜的人。
而城西的焦土里,野菊的嫩芽正顶着劫灰生长——那是老匠人药圃的种子,被地火烤过却不死,叶片上的硫磺粉,此刻成了抵御虫害的“护身符”。赵莽望着新芽,忽然明白老匠人临终前的叹息:“莽娃,火雷也好,硫磺也罢,都是天地借咱们用的——用完了,得把‘良心’还给天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雁门的风掠过“护生炉”,带起一缕硫磺香,混着老匠人遗稿的墨味,飘向远方。赵莽摸着炉口的“慎”字刻痕,忽然听见地脉深处传来低沉的震动——不是怒火,是欣慰,像老匠人在说:“这回啊,你总算懂了——匠魂的火,该往‘生’字上烧,别往‘劫’字上跑。”
毕竟,这世间最锋利的从来不是硫磺与硝石,
是人心对“平衡”的漠视——
当我们用自然力筑起防线,
便需记得,
在防线里留一扇“护生”的门,
让火,
永远只做照亮生路的灯,
不做焚烧天地的劫。
而那盏灯的光,
终将穿过硫磺的烟,
穿过雷火的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