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武器”,
是悬在人心上方的“天平”——
一边放着“敬畏”,
一边放着“贪婪”,
而“火之眼”的凝视,
不过是让天平的倾斜,
显露出最本真的模样。
雪落雁门时,“火眼碑”上的晶石闪着微光,像无数只“眼睛”,守着这座经历过劫火的城。赵莽知道,这场关于火与心的试炼,永远不会结束——但只要“火之眼”的辉光还在,老匠人的“慎”还在,护腕上的“生”还在,人间便永远有驱散贪心的光,那光里,藏着天地与人类共生的密码:
“火不可怕,怕的是人心失了‘照’;
力不可畏,畏的是掌心缺了‘慎’。”
而他听见地脉深处传来的,
不再是劫火的轰鸣,
是细碎的、温暖的震动,
像老匠人在说:“莽娃,这下对了——
让火之眼,永远照着人心的路,
别让它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