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雾,看尺面。”他压低声音,指尖划过一道歪斜的刻痕——那原本是《河图》里“地六成之”的标记,此刻却在酸雾的经年侵蚀下,渐渐弯成《洛书》“六白乾宫”的弧度。学徒阿雾凑过来,鼻尖还沾着未擦的灶心土,腰间的《天工开物》残页晃出“五行生克”的边角,却在看见尺面的瞬间,猛地屏住了呼吸。
只见精钢尺面上,被酸雾啃噬的《河图》“十数”竟化作《洛书》“九数”:原本纵贯尺面的“天五生土”刻痕,此刻成了九宫格的“中五”核心,周围八道残痕分据八方,隐隐连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的阵形。中央“五”字的凹痕里,颗黄豆大的汞珠正滴溜溜打转,汞珠表面映着海湾里的倭船,船影在雾中扭曲成诡谲的弧,像被洛书九宫框住的困兽。
“河图变洛书……”赵莽想起爹临终前的碎语,“当年方士说过,‘河图象天,洛书法地’,可这毒雾蚀尺,竟让象天的十数,变成了法地的九数……”尺子在掌心烫得更烈,汞珠突然裂成五瓣,分别滚向“五宫”“二宫”“四宫”“六宫”“八宫”——正是洛书里“五为枢纽,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布局。
阿雾忽然指着汞珠映出的船影:“赵师傅,船上有异动!”雾色里,倭船的甲板亮起硫火灯,七个倭人抬着具玻璃态的遗骸走出舱门——正是岛津鬼鲛的遗骨,眉心的汞珠泪滴在洛书尺的微光下,竟透出《河图》星线的残痕。赵莽看见,鬼鲛遗骸的手腕缠着硫火绳,绳上串着的不再是人眼,而是九块刻着《河图》符号的骨片,在雾中发出“嗡嗡”的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在借洛书补河图!”李翁攥着鱼叉赶来,叉头的醋布结着薄冰,“今早听见倭人说,要凑齐‘河图十数’的骨片,炼出能遮天的毒雾……”老人忽然顿住,望着赵莽手中的配比尺——尺面的洛书九宫格,此刻正与鬼鲛遗骸的《河图》骨片遥相呼应,中央“五”字的汞珠瓣,竟与鬼鲛眉心的泪滴,连成了“天地中轴”。
配比尺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汞珠瓣在尺面拼成“护民”二字,顺着雾层朝倭船飞去。赵莽看见,鬼鲛遗骸的《河图》骨片在“护民”光影下纷纷龟裂,唯有刻着“天五生土”的主骨片还在顽抗,骨片上的星线钻进雾里,竟凝成无数个“雾隐印”,朝渔村方向飘去。
“用醋破轴!”他抓起腰间的牛皮水囊——里面装的是三年陈的米醋,混着灶心土与磁石粉,是专门克制《河图》“水润金生”的破雾剂。水囊口的铜铃“当啷”作响,铃身的“护民”二字在洛书尺的光里闪着暖红,与尺面的冷光相映,竟成了“水火既济”的异象。
醋水泼向雾层的刹那,“滋滋”声震耳欲聋。鬼鲛眉心的汞珠泪滴遇酸爆裂,化作万千银白的光点,每个光点里都映着《洛书》的宫位符号,与配比尺的九宫格一一对应。阿雾看见,渔村方向的“雾隐印”在光点中纷纷崩解,化作透明的水汽,落在屋顶的醋盆里,溅起细小的“护”字涟漪。
倭船传来慌乱的叫声,鬼鲛的遗骸在酸雾与洛书光中渐渐透明,手腕的硫火绳崩断,九块《河图》骨片坠入海里,却在接触洛书尺的汞珠光影时,竟拼成了“护民”的古篆——不是倭人炼雾的邪阵,而是被护民之心唤醒的、古阵的真意。
赵莽望着配比尺,尺面的洛书九宫格此刻染了醋水的酸香,中央“五”字的汞珠瓣聚成完整的护民符,符面刻着的,正是《洛书》“中五立极”的奥秘:“五”为天地之中,亦是民心之中,当毒雾蚀尽虚妄的“十数”,留下的“九数”阵眼,从来都是“护民”的初心。
雾散时,第一缕冬阳穿过云层,照在配比尺的“中五”上。阿雾看见,汞珠护民符正在融化,化作滴透明的水,顺着尺面的洛书刻度滑下,在木板上写出个淡金色的“民”字——左边是洛书“三宫”的“木”,右边是“七宫”的“金”,木金相克,却在“中五”的调和下,凝成了“护民”的魂。
李翁捡起海里漂着的《河图》骨片,发现骨片背面刻着方士的血书:“河图象天,洛书法地,天大地大,民为最大。”老人忽然想起赵莽爹临终前的话:“尺子上的刻度,量的不是雾有多浓,是心有多真。”此刻望着尺面的洛书九宫,他忽然懂了——当毒雾蚀尽河图的“十全”,留下的洛书“九数”,正是护民者的“九死未悔”。
远处的渔村响起捣醋声,家家户户的灶台上,磁石粉混着醋水在陶盆里打转,水面映着洛书尺的光影,像撒了把碎星星。赵莽摸着尺面的“中五”凹痕,忽然觉得,爹留下的配比尺,此刻不再是丈量毒雾的工具,而是刻着民心刻度的秤——秤杆的这头,是毒雾与邪术;秤杆的那头,是醋香与护民,而永远平衡这杆秤的,是刻在尺面、也刻在人心里的“中五”:以民为中,方得始终。
雾汞河图录的第四章,便在这洛书破雾、民心立极的交锋里,落下了帷幕。但故事,远未结束——当配比尺的洛书九宫格映出护民的光,当鬼鲛的《河图》骨片刻下民心的重,浙东沿海的雾里,还有最后一场劫数等待揭晓,而赵莽、阿雾们的护民之路,也将带着河图洛书的真谛,带着人间的烟火气,走向雾散云开的黎明,让那缕始终未被蚀坏的护民之光,永远照亮,这方被毒雾肆虐过的土地。
《雾汞河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