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书有意装糊涂,急问道:“没娶到媳妇?那这个媳妇是怎么回事?”
“那天我也去贺喜,亲眼所见,张国良见没送来媳妇,人丢大了,那是气得七窍生烟。张魁见状大怒,要领保安队去韩家庄抢人,张家堡顿时乱作一团。还是老太太压住了阵,没让胡来,继续开席,宴请嘉宾。后来又去韩家庄把事摆平,这才把这个媳妇,二次娶回了家,这其中费了不少周折。”李守财滔滔不绝,唯恐说不清楚。
唐文书疑惑的问道:“这个九先生为什么让张国良这么难堪?二次娶媳妇?按张国良和张魁的性格,丢不起这个人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守财回答道:“谁说不是呢,可有钱有势的张国良,在这个事情上,不知怎么就低下了头?二次把媳妇娶回家,这真让旁人捉摸不透,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张家堡的老太太做的主,张国良不得不认同。这个张国良可真是个孝子,为了母亲忍下这口气。”李守财也为张国良忍下这口气而气之不过,他就应该和九先生大闹一场,退了婚,把面子挣回来,张家堡的人,面子能白白的丢了吗?不应该呀。
唐文书又问道:“那你意思就是九先生有能耐,把老太太给说服了?张国良也只能认丢人了,这也不是张国良的个性呀,岂能忍了这口气?张家在三道梁娶个媳妇不难呀!只要放出口信,要娶的媳妇恐怕能排成队。”
李守财口若悬河的说道:“老弟呀,你不知道,这九先生就是有点能耐,能牙利嘴能说会道,不仅能给人看病,还能给牲口看病,家里开着一个商店挣钱,他是个全能人物。他办事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人家给孩子先养个童养媳,等到孩子懂事,才给孩子圆房。而九先生就是九先生,他给八岁的儿子,直接就把媳妇娶了,你说这不就是他有钱人的能耐是啥?其他人想都不敢想,人家就直接做了,你说谁能和他相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文书算是听明白了,应和道:“这个九先生也就是厉害,说服老太太,降服张国良,并给自己八岁儿子娶了亲。”他愣了一下,觉得不对, 忽然问道:“八岁娶亲?那就是童养媳嘛,怎么不一样?九先生几个儿子?”接着又问道。
“九先生就那一个宝贝儿子,这九先生不知烧了那门的高香?老婆一直没生养孩子,这个儿子还是老年得子,宝贝的不得了,什么童养媳?那是媳养童。”李守财回答着,并纠正唐文书的话,这媳妇大,孩子小,只能叫媳养童。
“怎么叫媳养童?”唐文书也听迷糊了,没有明白过来,反问道。
李守财解释说道:“就是八岁的儿子,娶了大他八岁的媳妇,也就是进门的媳妇,还要养着八岁的女婿。这不是媳养童嘛,还能是童养媳吗?”
唐文书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八岁儿子娶了一个大他八岁的媳妇?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是说,这个过了门的媳妇,自今还没开怀?那不就是个青皮核桃,没人蜕皮嘛。”唐文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今天看见那个媳妇那么清纯,原来是个青皮核桃。
李守财立刻应道:“谁说不是?这八岁的孩子懂啥?他会脱皮吗?”他当即会意,回答着唐文书,也跟着大笑起来,这唐文书的比喻,也真是恰到好处,让人心领神会,不愧是文书,县太爷面前的一支笔,真是旁人无法相比。
两个人在一起,说起别人的事,那么津津有味,那么畅心开怀,就像聊着别人的家事,就能给自己注入兴奋剂一样。两人说的热火,认为对方是自己无所不说的知己,所以就无所顾忌,知道的事,全盘托出,使得气氛让人十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