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眉头微皱:"果然,宗翰那些残兵还不死心。传令下去,加强巡逻,但不要追击太远。这些游骑不过是探子,真正的威胁还在后面。"
"是!"
待斥候离去,种师中担忧道:"张帅,宗翰、宗弼虽然兵败,但毕竟是金国宿将。他们藏身太行山中,又熟悉地形,若是趁我主力外出,偷袭朔州......"
"某早有准备,"张叔夜胸有成竹,"城中还有五千守军,加上民壮,足够守城。而且,某已经在太行山各个隘口布置了暗哨,一旦发现大股金军,立即示警。"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某倒希望宗翰来攻。他手下不过千余残兵,又无攻城器械。若敢来攻,正好让城中的神机营练练手。"
种师中这才放心:"张帅思虑周全,是某多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应州通往大同的官道上,岳飞的东路军正浩浩荡荡地行进着。
这支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堪称宋军精锐中的精锐。最前面的是三千轻骑,他们负责侦察警戒,确保大军不会遭遇伏击。其后是主力步兵,分成数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有专门的火枪营和掷弹营。最后面是辎重营,除了粮草军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五门神威将军筒。
岳飞骑在一匹枣红马上,与副将们并肩而行。他今日一身青色戎装,腰悬宝剑,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间已有大将风范。
"元帅,"吴玠策马上前,"前方斥候回报,再行三十里就是雁北镇,过了雁北镇,就进入大同府境内了。"
岳飞点头:"雁北镇可有异常?"
"一切正常,"吴玠道,"镇上百姓听说我军北上,都很高兴。不少人自愿为我军带路,说是要看着咱们收复大同。"
"民心可用啊,"岳飞感慨道,"自金贼南下以来,百姓受尽欺凌。今日我军北伐,正是顺应民心。"
一旁的牛皋大笑道:"元帅说得对!某在应州时就听百姓说,金狗在大同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咱们这次去,正好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