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羽坐在课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 “青春小卫士” 徽章,最近信箱里的信件内容,像一片阴云笼罩在她心头 —— 越来越多同学倾诉着网络社交带来的烦恼。有人因朋友圈点赞寥寥而自卑,有人在匿名社交平台遭受言语攻击,还有人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课间,林小羽把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召集到操场角落。寒风中,李诗涵裹紧围巾,声音带着焦虑:“昨天有个学妹说,她为了在网上受欢迎,借钱买昂贵的虚拟礼物,现在生活费都没了。” 陈雨欣咬着嘴唇,眉头拧成麻花:“我画的科普漫画在网上传播时,被人恶意篡改,配上了低俗的文字。”
王浩踢开脚边的石子,满脸愤怒:“男生群里也不太平,有人发打架斗殴的视频,还怂恿大家模仿。” 林小羽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坚定地说:“网络不该成为伤害大家的工具,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网络清朗行动” 的计划应运而生。
林小羽利用自己学生会干部的身份,争取到了校园电视台的支持,决定制作一系列网络素养科普节目。陈雨欣发挥绘画特长,负责设计节目海报和动画短片;李诗涵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联系各班挑选有才艺的同学参与节目录制;王浩则承担起收集网络不良案例的任务,他走访了许多班级,甚至联系到校外的一些青少年组织。
节目录制当天,校园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忙碌而紧张。林小羽穿着整洁的校服,端坐在镜头前,深吸一口气,开始了第一期节目的录制:“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是否想过它也隐藏着许多陷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网络世界的另一面。”
随后,他们播放了陈雨欣精心制作的动画短片。短片中,一个原本开朗的小女孩,因为过度沉迷网络社交,逐渐变得孤僻、自卑,成绩也一落千丈。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剧情,让参与录制的同学们都深受触动。在访谈环节,他们邀请了几位深受网络问题困扰的同学分享亲身经历。一位男生红着眼眶说:“我在匿名论坛被人骂得一文不值,那段时间甚至想过自杀。” 台下的工作人员和观众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节目播出后,在校园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课间,同学们不再扎堆讨论网络八卦,而是围在一起分享观看节目的感受。然而,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顺利时,新的危机出现了。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抹黑 “青春小卫士” 的言论,有人说他们是在作秀,有人质疑他们的动机不纯。
这些恶意言论像汹涌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林小羽的社交账号。她盯着手机屏幕上不堪入目的留言,手忍不住颤抖。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团队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而沉重。李诗涵委屈地说:“我们明明是想帮助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王浩气得满脸通红:“我要找出这些人,跟他们理论!”
林小羽强忍着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我们现在冲动,就正中了他们的下怀。我们要相信,清者自清。” 她带着团队成员,开始收集证据,准备用事实反击这些恶意抹黑。他们整理了 “青春小卫士” 成立以来所做的各项工作记录,联系了曾经帮助过的同学录制感谢视频。
与此同时,苏晴老师也站了出来,在班级里为他们发声:“‘青春小卫士’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大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感谢。” 许多同学也自发在网络上为他们辩护,晒出自己得到帮助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