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轻轻的点了点头微微一笑说:是的,不过你们放心吧,你们文明中所有缺憾的东西,我们都已经收集过了。在月球博物馆都有备份,你们可以随时去提取。
然后接着说:战争是国家机器的“压力测试”。战国时期,秦国为打赢兼并战争,推行商鞅变法,将全国纳入“耕战体系”:田地的开垦、兵员的征调、粮草的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被细化成精密的制度。
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虽然残酷,却为后世大一统王朝的治理提供了范本。
一战的硝烟散尽后,整个欧洲陷入废墟。但正是这场战争倒逼社会制度的革新:为保障战时物资供应,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现代福利制度;美国因战争需求,加速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
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最终催生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人类开始尝试用规则替代暴力,在制度层面寻求文明的和解。
杨玉环说完,一双巨大的眼睛,看着魏禀天。
魏禀天低头沉思了一下说:1916年,索姆河战役的炮火吞噬了百万生命。这场“绞肉机之战”不仅摧毁了欧洲人的乐观主义,更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反思。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下:“在世界杀死所有人之后,世界也毁灭了自己。”这种反战思潮如同一剂良药,推动着人类重新定义文明的价值。
当代社会对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当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当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在战火中坍塌,全世界都在痛惜:文明的存续,从来不是靠征服与破坏。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对文明的“促进”,本质上是一种充满血泪的被动选择。技术的突破、文化的交融、制度的革新,这些看似“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与文明的破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正的文明之光,应当来自和平年代的智慧积累与善意传递。战争或许能在某些时刻推动历史齿轮的转动,但唯有以史为鉴,拒绝暴力,人类才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杨玉环双巨大的眼睛逐渐的变成了湛蓝色,显得神情奕奕。
“你说的我都非常认可,但是现在是整个银河系里面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大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