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里,村民们或坐或卧,神情呆滞。李婶机械地搅动着大锅里的粥,眼泪无声滑落;张德福蹲在角落,手里攥着一把被泡烂的茶叶,肩膀微微颤抖;小林抱着膝盖,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的退订通知...
夏澜知道,此刻自己不能露出一丝软弱。她站上临时搭建的讲台,声音坚定:"乡亲们,我们挺过了最危险的一夜。现在,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
她宣布了紧急方案:第一,确保每位村民有住处、有饭吃;第二,评估损失,申请救灾资金;第三,清理淤泥,尽快恢复基本生活;第四,制定茶园和旅游设施重建计划。
"至于那些谣言和退订..."夏澜目光如炬,"洪水冲得走房屋,冲不走我们的骨气!青山村的名誉,我们自己挣回来!"
村民们抬起头,眼中的绝望渐渐被决心取代。
洪水退去后的第三天,省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灾情。夏澜没有回避镜头,她带着记者走过满目疮痍的茶园、倒塌的表演台、泥泞的街道...但在每个受灾点,她都强调着重建计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片茶园虽然被淹,但我们发现被水浸泡过的茶树根部出现了特殊变化,已经请农科院专家来研究..."
"表演台会重建,而且会更坚固、更美观..."
"淤泥清理后,我们会重新规划排水系统,防止再次内涝..."
当晚,夏澜的采访在省台播出。她疲惫但坚定的面容,村民们互相扶持的画面,还有那句"青山不倒,绿水长流"的承诺,打动了无数观众。
第二天一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十几辆私家车开进村子,下来一群陌生人。领头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夏书记,我们是看了新闻来的志愿者,帮你们清淤!"
紧接着,县里送来了救灾物资;市文旅局拨付了紧急修复资金;省农科院的专家也赶到,对那片"水浸茶"进行检测。
更令人惊喜的是,检测结果显示,被洪水浸泡48小时以上的茶树,因缺氧环境产生了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显着提高,口感更为醇厚。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水浸茶'!"农科院教授激动地说,"适当加工后,价值能翻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