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一顿饭,却让夏澜吃得热泪盈眶。她翻开笔记本,在今日工作记录下补上一行字:"村民的信任,是最珍贵的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天刚亮,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工程队分三路行动:一队清理村道淤泥,一队抢修水电,一队评估危房。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妇女们负责做饭送水,老人们照看孩子,青壮年全力配合施工。
夏澜穿梭在各个作业点,协调进度,解决问题。中午时分,她接到李教授的电话:"夏书记!检测结果出来了,'水浸茶'的品质远超预期!不仅内含物质丰富,还产生了罕见的芳香物质!省里决定将青山村列为'特殊茶种研究基地'!"
好消息如同强心剂,让全村人干劲倍增。下午,又一支援助队伍到来——十几辆私家车组成的志愿者车队,车上贴着"心系青山,共渡难关"的标语。他们是看到新闻报道后自发前来的市民,带着工具和物资,准备帮忙清理淤泥。
领头的是一位中年企业家:"夏书记,我是'青山绿茶'的忠实粉丝。听说茶园受灾,我带着员工来帮忙!"
夏澜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大大加快了清淤进度。到傍晚时,主干道已经恢复通行,被淹的民宿也完成了初步清理。
第三天,重建工作进入新阶段。省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夏澜没有刻意安排,只是让记者如实记录村民们的劳作场景。
镜头前,张德福老人小心翼翼地为一株受损茶树修剪枝叶;李婶和妇女们在临时灶台前烹制大锅饭;王伟操作无人机巡视全村;孩子们也排着队,传递着一块块清理出来的砖石...
当晚,这段名为《青山不倒》的新闻片在省台播出,朴实无华的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夏澜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有询问捐款的,有报名当志愿者的,甚至还有茶商提前预订"水浸茶"的。
第四天早晨,一个意外惊喜降临。五辆旅游大巴开进村子,下来一百多名游客。带队的是市旅行社的老总:"夏书记,我们是来参加'灾后重建体验游'的!这些游客看了新闻,特意报名来帮忙,顺便学习青山村的精神!"
夏澜起初有些犹豫:"可是现在村里条件很差..."
"我们要的就是真实体验!"一位游客高声说,"能参与青山村的重建,是我们的荣幸!"
就这样,"重建体验游"意外启动。游客们参与清淤、修复茶园、整理民宿,晚上则住在临时帐篷里,听村民们讲述洪灾当夜的故事。这种独特的"共患难"体验,反而让游客们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