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青山村村委会的灯光依然亮着。夏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电脑屏幕上的新闻页面又读了一遍——《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今晚新闻联播刚刚报道的消息,她第一时间找到了全文。
文件中的每个字都像是一颗火种,在她心中燃起希望。特别是第三条:"重点支持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第五条:"鼓励开发创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以及最让她心跳加速的第九条:"对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传统技艺,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专项保护资金"。
"张德福老人的古法制茶...水浸茶的特殊工艺..."夏澜喃喃自语,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她迅速翻出笔记本,开始罗列青山村可能申请的政策项目,笔尖在纸面上飞舞。
窗外,初夏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当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夏澜终于完成了初步规划。她伸了个懒腰,看向窗外泛白的天色,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新的一天,新的机遇即将到来。
清晨七点,村委会的紧急会议通知已经发到了每位村干部的手机上。八点整,当睡眼惺忪的小李推开会议室门时,夏澜已经精神抖擞地站在投影仪前,眼睛下方虽然挂着淡淡的黑眼圈,但目光炯炯有神。
"各位,国家昨晚发布了重磅政策!"夏澜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颤抖,"我们的机会来了!"
她简要介绍了政策要点,然后展示了连夜制定的《青山村政策对接行动计划》,列出了五大可申报项目:
古法制茶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请"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及资金
争取"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
参与"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培育计划
申报"智慧旅游示范村"建设试点
会议室里的困意一扫而空。王伟瞪大眼睛:"这么多项目,我们来得及准备吗?"
"必须来得及!"夏澜斩钉截铁,"政策窗口期不会太长,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她迅速分配任务:小李负责整理村史资料,证明古法制茶的历史传承;王伟和小林制作申报视频;她自己则负责联系省文旅厅和农业农村局,争取指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