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当然黛玉这里教的是格律诗,所以我们要理解写诗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押韵,还要符合平仄格律。
初学者不懂这些,所以不知道怎样写,我们看一下这首诗,它每联的最后一个字,现代拼音的韵母都是ao,这就是压的韵。
也就是找相同的韵母,这样看押韵就很简单了,刘姥姥行酒令也是只遵行这个规则,最后一个字押韵即可。
再说平仄,初学者可以简单的把现代拼音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分为平声,第三和第四声分为仄声。
那么这首诗的平仄第一联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黛玉所说的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就是律诗的当中两联需要对仗,平声对仄声,虚词对实词,这样诗读起来就非常有节奏,又有韵律。
但是黛玉又说了,若果真有了奇句,这些也可以不管了。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这里的一三五就是指每句的第几个字,一三五不论就是这三个位置的字对于平仄要求没那么严,二四六则必须分明。
这是因为诗的节拍一般都是两个字一节,在读的时候,双数字是结尾拍,也就是读七言诗的节拍一般都是二二三,如果你回忆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在以前学习的时候,也会自动按这个节拍去读。
还是以这首诗为例:一二两个字为一节,三四两个字为一节,一般读的时候,一、三一般读轻音,二四读重音,读出来就是,岁暮、阴阳、催短景,所以重音的二四六就必须符合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