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第一次介绍刘姥姥时说的,原文是: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
要明白这句脂批的意思,正脉意思是“正统,正宗。”也就是说刘姥姥在后数十回里,是这本书的主要脉络之一,成为正宗的贾府之人了。
如果刘姥姥隐射孝庄,那就是说这本书的后面会有数十回的文章来写孝庄,那《红楼梦》这本书不是成了《孝庄秘史》了吗?还是明亡史吗?
而她隐射流寇的话,这句脂批说的就是对得上的,整个南明二十年里,原来的流寇才是抗清的主力,所以才有“流寇守国门”的说法。
要明白这些,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就是流寇加入贾府之后,就不再是流寇了。
我们以流寇中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为例,他在初期随着张献忠反明,那么他在《红楼梦》里就属于刘姥姥的隐射范围,是流寇。
到后来他加入明朝,并被永历朝廷封为晋王,掌握南明军政大权,他就变成了贾府里的真正掌权者,那么王熙凤代表的是贾府里的实际掌权者,在写李定国的时候,就改由王熙凤来隐射。
这在前面解读“魇魔法逢五鬼”与宝玉被打之后搬出大观园的时候已经讲过,这种变化是非常迷惑人的,也是几百年来人们始终无法确定书中隐射体系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弄清了其中的原则与规律之后,就会发现书中人物隐射看似变来变去,其实始终都没有变,角色就是代表某个身份或某个群体,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比如这里的平儿,她隐射的人虽然变来变去,但是她一直都代表兵部尚书。
那么刘姥姥加入贾府,身份变化会有一个标志,那就是换一身衣服,我们看刘姥姥临走时平儿给她的东西就知道了。
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注意书中出现“月”字多指向明朝,这些布匹绸缎都是明朝廷赐给刘姥姥做官服的。
后面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