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不说说妤如、婵如,就连后来的明俨都知道,当初这宅子是租来的。没想到有人悄声静气地,早为家里置下这个产业,不由心生感动地朝着妙如望过来。
妤如听完后,吃惊地望着众人,心里万般不肯相信。
杨氏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后,妤如找到崔妈妈,让她跟着进了彭家,当了她的左右手。由此,也知晓了不少当年,妙如跟她娘亲之间的恩恩怨怨。
“太太当初想把她过继给二太太,本来跟祖宅那边谈得好好的。没想到她一通花言巧语,让老爷知道了,捅到了杨老太爷那儿,此事只好作罢。当时若不是这个变故,哪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儿,老太爷和太太的声誉,也不会损毁成那样子,还让先帝爷申饬了。杨太夫人生前心里十分愧疚,一直对太太说,对不住她,没有早点替女儿清除障碍……” 想起往事,崔婆子一脸郁卒。
杨氏最后走投无路,她全都看在眼里。只是,至今她都不认为杨氏有什么错,一直认为是主子的继女太过刁钻,杨氏当年不该心慈手软的。
妤如有些诧异,问道:“母亲当初想把她过继给二伯母?这话从何说起,我当时太小,记不大清楚了。那她为何不肯?”
崔婆子愤然道:“鬼才知道,可能是怕二太太过世后,娘家没人给她撑腰吧?那女人打小心思就深,二姑奶奶可千万别着她的道了才好”
经她这样一提醒,妤如仿佛醒悟过来,又问道:“崔妈妈,你说他们让伊弟过继到三房,此事会不会也是个圈套?绕来绕去,最后绕到仪弟身上。那两个人总觉得是,外公欠了他们的,接下来会不会一步步报复?正如老宅那边的齐管事所说的,他们现在得势了,想着法子,要从咱们姐弟身上把债讨回来”
自从妤如听说,那两位从京里返乡后,就开始坐卧不宁。此次,她挑这时候归宁,就是冲着新嫂子刚进门,脸皮还算嫩的,特意赶回来为仪弟讨公道的。
“有老爷在,他们不敢怎么样的?”崔婆子安慰她。
可这话不仅没把妤如的紧张情绪,反而引起她更大的不安。